4月30日,記者從安徽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關于推動新興產業“雙招雙引”和產業培育提質增效(2.0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實施,其中包括7個部分33項舉措,提出新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省新質生產力投資平臺,力爭到2030年創建國家級先導區不少于5個。
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10個以上
《意見》提出打造一批承載產業集聚發展的平臺,力爭到2030年,打造省級新質生產力示范基地90個以上、國家級產業集群10個以上,建設3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不少于5個國家級先導區,推動百億規模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縣域全覆蓋。
實施一批促進產業深度融合的行動。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打造“兩業”融合示范標桿;開展數商培育行動,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構建“實數融合”新場景,打造區域支柱型和特色型數字產業集群;開展“跨境電商走進產業帶”專項對接,探索運用大語言模型賦能跨境電商中小微企業等等。
引育落地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長潛力的科創項目,打造科技型企業集群;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建設“四鏈融合”平臺,探索“科學家+工程師+產品經理人(企業合伙人)”“科企聯合攻關+應用場景首用+接續采購”新模式。
設立200億元投資平臺
根據《意見》,安徽省將新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省新質生產力投資平臺,賦能各市開展重大產業項目、人才團隊投資和招引;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合理設定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相關母子基金存續期。支持政府引導基金、AIC基金、CVC基金、鏈主企業、產業園區運營主體等聯動開展優質產業合伙人遴選。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在營造投資生態方面創新探索,提出“創投生態合伙人”理念,撬動一批社會化機構成為我市產業生態合伙人,有力推動各類要素在合肥融合對接。2024年,合肥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素需求,鏈接全市近500個場景機會和場景能力,為項目提供豐富場景機遇;鏈接全市54家新研機構、39家共性技術平臺等創新資源,實現“創新資源”向“產業資源”轉化。優化“基金叢林”新體系,截至2024年末,合肥市市屬平臺公司主導和參與基金總認繳規模近260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超1800個,投資金額超1300億元,87家投資企業成功上市或并購上市。
據了解,當前合肥正在謀劃設立一批戰略性投資基金,重點圍繞未來產業新賽道,發展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大膽資本。
整合資源開展并購招商
《意見》提出,開展并購招商,支持優質企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依托“鏈主”企業,引進配套企業、上下游企業和生態合作伙伴,謀劃落地一批重大應用場景創新示范項目。
相關部門將精準梳理并購清單,動態完善潛在并購企業清單、擬引進戰略投資企業清單,優質中介機構庫、金融機構庫,常態化開展“兩清單、兩庫”對接活動;建立并購交易撮合平臺,常態化開展線上服務和線下撮合活動;推動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各母基金設立并購重組子基金,對光伏儲能行業企業開展并購重組給予一定比例并購貸款貼息獎補,降低融資成本。
全省招引項目連續3年突破1萬個
2021年以來,安徽憑借“雙招雙引”創新打法,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到安徽投資、人才到安徽創業、資金到安徽集聚。
據了解,全省招引項目連續3年突破1萬個,近3年全省落戶的總投資5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每年都在50個以上,實現項目數量、質量、能級“三躍升”,帶動制造業投資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比重從2021年的27.2%提升至2024年的33.7%。
安徽通過招引培育一批牽動性強的重大項目,推動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有力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2024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3.6%,較2021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張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