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4月9日8版)
皖東千年古城天長,以書香為墨,以大地為卷,正書寫新時代的文化篇章。天長市圖書館創新惠民,構建覆蓋全城的“15分鐘閱讀圈”,打造“藏于市、隱于巷、融于景”的特色閱讀空間,讓文化成為城市最優雅的底色。
“推窗可見綠,轉角遇見書”已成為天長市民的生活常態。自2022年3月啟動“15分鐘閱讀圈”建設以來,15座風格各異的閱讀空間如星辰般散落天長,織就一張文化惠民之網。以愛情為主題的千秋書閣是“以書傳情”的浪漫地標;毗鄰奧林匹克健康公園的蘭芬書屋,讓書香與青春發生碰撞;靜立社區一隅的貞儀書亭,以清代女科學家王貞儀為精神符號,重塑女性智慧與科學探索交織的傳奇;坐落于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新城書吧,則用科技賦能閱讀,為產業工人打造精神棲居地。
走進天長市圖書館,從典籍文獻到前沿科技,從童書繪本到學術專著,層層書架如同文化年輪。而少兒圖書館更顯時代匠心:3200平方米的空間里,圖書瀑布流如銀河傾瀉,VR設備帶孩子們穿越至恐龍時代,虛擬書法臺浸潤翰墨清香,這里已成為啟迪智慧的“未來教室”。
最令人稱道的是傳統與現代的巧妙共生。民國藏書樓經過烽火歲月的洗禮,淬就百年書香;茉莉書舫揉捻茶香與書香,讀者執卷憑欄,俯瞰城市脈動;能源書站的創新讓閱讀成為年輕人心中的潮流符號。這些空間既守護著紙墨的溫度,又擁抱數字時代的便捷,構建起立體多元的閱讀生態。
當元宵花燈點亮時,孩子們手提燈籠,誦讀“東風夜放花千樹”的佳句,熱氣騰騰的湯圓氤氳著團圓的溫情。這是天長市圖書館“月月有主題,周周見精彩”的縮影:全年200余場文化活動,讓典籍走出高閣,化作可觸可感的生活美學。“千秋大講堂”上,學者縱論古今,市民座無虛席;“書香進軍營”活動中,鋼鐵柔情與書卷氣交融;“非遺體驗日”則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尤為暖心的是視障讀者借智能聽書“看”世界,銀發族于講座中重拾樂趣,外來務工者在“新城書吧”覓得精神家園。閱讀讓城市成為無圍墻的大學,也促進了長三角地區人口流動中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詩書煙火兩相宜。如今,這座將“詩與遠方”安放于市井煙火的城,正用書香涵養城市氣質,溫潤百姓心田。未來,天長市圖書館將繼續繪就更多“書香惠民”的溫暖圖景,讓文脈傳承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書寫新時代的“天長故事”。 (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