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成本+開源”模式訓練出人工智能大模型,掀起全球性科技浪潮;面向市場、矢志創新,讓人形機器人送咖啡、做家務,變得“心靈手巧”……近期,廣大民營企業積極布局新賽道、新產業,釋放出澎湃活力。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重大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不斷健全,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加快推進,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組織保障不斷完善,民營經濟整體實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當前,民營經濟已形成相當的規模、占有很重的分量。2012年以來,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占全國企業總量的比重由79.4%提高至92%以上。一批科技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取得了全球矚目的突破性成果。民間投資不斷開拓新空間。2024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8萬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保持在50%以上。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促進民間投資發展,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在鐵路、核電、水利、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出一批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的重大項目,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最大程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建項目,更大力度支持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市場擴圍擴容。
“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快建立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民營企業融資便利水平。”該負責人說,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強化源頭治理和失信懲戒,嚴防邊清邊欠、互相拖欠以及拖欠員工薪酬等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要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完善市場基礎制度,修訂出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進一步壓減清單事項,做到“非禁即入”,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記者 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