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接受騰訊公司無償捐贈人民幣5億元,用于資助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博士研究生項目),主要用于支持博士生項目中女性、西部、粵港澳大灣區的獲資助者。
這是自然科學基金委長期探索多元投入機制以來,釋放的又一青年友好型資助信號。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竇賢康表示,基礎研究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支持,自然科學基金委將進一步加強同騰訊公司在人才培養、項目資助、國際合作等方面的互動合作,充分發揮示范效應,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科學研究。
上一個自然科學基金委探索多元投入的重要事件,是2024年3月,該機構首次接受社會捐贈——小米公益基金會向自然科學基金委無償捐贈1億元。那一次,也是瞄準了年輕人,資金用于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
兩筆社會資金注入基礎研究為何都給了年輕人?
在兩次簽約儀式上,企業方代表均表示出對青年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小米集團致力于成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領者,科研是基石,青年人才是希望,小米將持續支持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加強對年輕人的支持是騰訊科研公益資助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和努力方向。
而自然科學基金委作為我國科研資助的主要力量之一,是我國基礎研究科研人員獲取競爭性經費的主要來源。該機構不但需要通過資助幫助國家選拔出有價值的科研項目和人才,更肩負著人才培養的使命。
竇賢康介紹,近年來,自然科學基金委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戰略布局,著力打造體系化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形成更加完善的資助體系和科研生態系統,釋放出了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傾斜信號。
一方面,統籌資源配置,加大針對青年人才的項目部署力度,加強對優秀青年人才的穩定持續資助,在團隊類項目中為青年人才單設賽道,給予其更多挑大梁、擔重任的機會,為打造一支高水平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重塑人才資助格局,持續推進評審評價機制改革,深入治理人才項目“帽子化”問題,破除論資排輩的不良風氣,擺脫原有固化的路徑依賴,努力營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安心坐“冷板凳”潛心科研的良好氛圍。
“我們要把青年人才培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資助模式,把寶貴的科技資源投向最具創新活力的一線科研人員,給中國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發展提供‘源頭活水’。”竇賢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