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春第一會’彰顯了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大抓項目、大抓創新的鮮明導向,宣誓了縱深推進高水平對標、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發出了三個往前趕、開局即沖刺的強力動員。”在全市擂響新春“雙招雙引”戰鼓之際,全椒縣委副書記、縣長鄭冬冬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結合全椒實際,貫徹落實大會部署,就是要堅持以“雙招雙引”為工作抓手,以實干實效為工作標準,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工作力度,奮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更高質量邁進。
站在收官“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節點,鄭冬冬表示,全縣上下將堅持干字當頭,不斷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將“新春第一會”部署轉化為實干實效。
“一是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融共進。”鄭冬冬說,全椒計劃以汽車零部件制造等傳統產業和“新三樣”、半導體新材料等戰新產業為切口,推動傳統產業技改升級與新興產業技術攻關同步發力。南農大科教創新園等高能級項目和創新平臺加速建設,將成為人才與技術的“強磁場”,為縣域經濟注入“活躍因子”。鄭冬冬明確今年發展目標:“全椒將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超3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超1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60家。”
“二是扎實推動有效投資和活力消費協同聯動。”全椒堅持政府資金與社會資本“雙輪驅動”,強化項目謀劃儲備,深化推進前期工作,加快建設轉化節奏。同時,堅持擴大供給與政策撬動雙管齊下,不斷激發消費新活力。“比如,要激活碧根果、小龍蝦等農特產品的市場潛力,也要打造城鄉消費新場景,讓‘流量’變‘留量’。”鄭冬冬說到。
“三是扎實推動改革開放和區域協作雙向奔赴。”鄭冬冬表示,全椒將深化與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的產業協作,推動共建項目“開花結果”。同時,以“小切口改革”破題,打造更多“含金量高、辨識度強”的全椒改革品牌,以改革激發內生活力,以開放積蓄外源動力,為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四是扎實推動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統籌發力。”從“十億斤椒陵優質糧倉”建設到“椒鄉徽印”區域公共品牌提質,從古河鎮光伏玻璃產業園延鏈到南農大新質農業轉化,全椒順應產業之變、人口之變,將“城鄉一盤棋”思路貫穿始終,貫徹以縣城為重點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方略,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讓城市更有韌性、鄉村更具魅力。
“五是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鄭冬冬說,全椒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守牢糧食安全、生態紅線、安全生產等“安全底線”,積極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石。
“從‘開門紅’到‘全年紅’,關鍵還在‘干’!”鄭冬冬以一組“努力清單”為訪談畫上結尾,“我們要努力在創先爭優上作出全椒貢獻,對標先進,校準坐標,推動招商引資向新而行,招才引智向優而動,服務配套向好而進,建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全椒產業集群、創新平臺、營商品牌。要努力在埋頭苦干上展現全椒面貌,堅持近做遠謀,既緊盯當前,抓好首季,為全年發展開好局起好步,還要緊扣戰略,把好定位,為長遠發展夯基礎聚動能。要努力在團結協作上體現全椒作為,錨定‘雙招雙引’一號工程,以‘統’的力度,細化任務清單,深化實現路徑,實化工作節點;以‘鏈’的思維,一并構建融合科技、創新、人才、資金的產業生態;以‘實’的標準,一同激發惠企、助企、護企、暖企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