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校車停靠點車流量大,小孩子過馬路困難,能不能把停靠點設置到安全方便的區域?”“菜市場的衛生環境有點差,影響到旁邊的居民,能不能幫忙協調解決?”近日,在南譙區錦繡湖社區的“流動辦公桌”前,烏衣鎮政府工作人員在群眾意見建議臺賬上記錄著居民反映的大事小情。
為拓寬民情民意渠道,烏衣鎮轉變傳統服務模式,將“流動辦公桌”搬到居民清晨買菜的集市上,在小區“紅色議事亭”與居民聊家長里短,由網格員常態化上門走訪繪制“民情信息網”,做好訴求收集登記、現場答疑、追蹤反饋工作。2024年以來,該鎮累計收集群眾訴求397條,辦結率97.2%,推進“增設公共停車泊位”“道路管網改造”等民生實事40余件,將收集到的問題清單變成群眾滿意的答卷。
“感謝村委會在中間協調,矛盾說開了其實也都是小問題,我們兩家也重歸于好。”化解了鄰居田埂溢水問題后,黃圩村村民陳女士也消除了長久以來的心結。小至衣食住行、鄰里瑣事,大到矛盾糾紛、平安建設等,烏衣鎮緊盯民生福祉和基層治理亟須解決的難題,統籌司法所、綜治、婦聯、民政等部門資源力量與村社區黨組織協調聯動,參與安全巡查、政策宣講、調解糾紛等活動,引導群眾合理表達訴求。
基層社會治理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為最大限度讓群眾對基層自治實現價值認同,實現德潤人心、主動參與的有機統一,烏衣鎮“古鎮新聲”青年宣講團創作“六尺巷”典故微宣講作品、移風易俗快板等文藝作品,把道理從大講小、理論從虛講實。同時,將平安建設、移風易俗等列入到信用積分中,引導群眾以善行換積分、以積分得實惠,把增進民生福祉和基層社會治理統一起來,構筑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