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2024年以來,全市思想政治工作戰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來安縣創新開展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經驗被中宣部在全國推廣;明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在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與上海閔行、浙江德清等七城共建長三角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圈”;鳳陽縣小崗村榮獲2024年“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皖若春風”農村思政大舞臺省級示范活動暨基層思政工作骨干培訓會在滁舉辦。
“思政+課堂”,用思想凝心聚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
群眾在哪里,宣講就到哪里。把“大道理”轉化為“家常話”,推動理論“傳”入千家萬戶,“播”到車間地頭,“走”進群眾心坎。2024年以來,我市結合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特點,分層分類開展思政教育引領活動,緊扣基層所需、群眾所盼,開展“舉旗幟·送理論”“滁州大講堂”“社科名家大巡講”以及“一刻鐘宣講”“老墻根宣講”“小伍說書”等各類宣講活動3萬余場次、受眾達180余萬人次。舉辦2024年滁州市“百姓名嘴”基層宣講展演活動,以網絡化賦能大傳播。持續壯大“滁小美云講堂”“滁州理論在線”等理論學習宣講平臺,推出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融媒體產品,累計閱讀量超1000萬人次,在潤物無聲中用思想凝心聚魂。
同時,指導各地各部門制定思政工作責任清單,舉辦藝術思政課、青春思政課、退役軍人思政教學大比武等系列活動,創新開展網絡人文思政課,推動思政工作走深走實。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完善跨學段交流研修機制。2024年,全市獲評安徽省思政課程校本教研典型案例2項,思政學科教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思政+文化”,用相融激發活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如何將最難講的“課”講精彩,獲得學生與群眾的“芳心”;如何在多元的聲音中發揮好思想政治引領作用,成為我市思政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過去一年,全市思想政治工作戰線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融合,大力拓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合理利用渠道和輻射面,將全市基地“串珠成鏈”,推出“牢記使命”抗日足跡踏訪之旅、“改革起源”小崗村紅色奮斗之旅等紅色研學旅游線路,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
舉辦“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文化研學游活動,打造行走的“古城思政”,踏過古城一條條街巷,觸摸古城一塊塊磚石,真正將文化研學游打造成行走的思政課堂,讓大中小學生更加了解古城、熱愛古城。定遠藕塘烈士紀念館及中共中央中原局會議舊址、來安新四軍二師師部舊址、天長龍崗抗大分校紀念館、鳳陽小崗村等4家愛教基地成功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不僅如此,我市還充分發揮滁州學院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鳳陽花鼓)的有利條件,組建思政專職教師和音樂專業教師“融合團隊”,利用非遺文化開展思政教育,將花鼓藝術與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等相結合,通過以舞頌黨,講述農村改革歷程,宣傳沈浩榜樣精神,用傳統花鼓藝術詮釋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偉大成就,贊譽偉大新時代。
一年來,一個個文化景觀、一處處文化遺存,變成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德樹人的有效載體和實踐平臺,轉化為涵育人、培養人的文化資源與精神力量。
“思政+引領”,用榜樣示范帶動
先進典型,是時代的縮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黃山風景區工作人員李培生、胡曉春的回信時指出:“發揮好榜樣作用,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們堅持把先進典型選樹作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鍥而不舍抓好文明培育。
持續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重要回信精神,開展“學習好人模范 傳遞榜樣力量”“踐行核心價值·打造好人滁州”等主題實踐活動,2024年培育選樹“滁州好人”31人,2人獲評“安徽好人”,2人獲評“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陳賢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濟南英雄連”連長孫金龍入選“心動安徽 最美人物”。
深化榜樣力量宣傳教育,組織先進模范參與“溫馨春運 文明相伴”主題活動,錄制文明出行、文明用餐等主題拜年視頻40余個。舉辦“公民道德宣傳日”、事跡宣講和故事匯巡演等活動300余場。征集“亭城榜樣說”——講“好人”故事優秀作品29部。創作《信守承諾七十載 四代接力護青山》等8個家庭短視頻,開展“亭”好家風——滁州市文明家庭風采巡禮,大力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讓“凡人微光”凝聚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思政+實踐”,用新風引領時尚
在南譙區珠龍鎮,有一支由鎮村干部、致富帶頭人、鄉賢模范組成的百姓宣講隊,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農家書屋等陣地資源,廣泛宣傳家風禮儀、法律法規等內容,提升群眾的思想素養,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治理之道,重在基層。在過去的2024年里,我市聚焦鄉村振興目標,積極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推動農村思想政治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同頻共振。
只有建好文明實踐陣地,才能讓文明實踐活動生根發芽。我市全面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積極探索具有滁州特色的文明實踐活動路徑模式,切實辦好一場場“春風化雨”的理論宣講、一次次“如沐春風”的暖心服務、一樁樁“潤人心田”的惠民實事。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各類文明實踐點、基地、綜合體等2530余個,135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大門常開、活動常態。央視專題片《文明風盛新時代》聚焦報道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
文明實踐陣地如火如荼的背后,是全市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的生動寫照。過去一年來,我市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發布“文明實踐四季行”活動菜單8100余項;廣泛組織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新生活 新風尚 新年畫”“我們的節日”“文明實踐我是行動者”等文明實踐主題活動3.7萬余場,覆蓋群眾146萬余人次;持續擦亮“譙梁夜市”“千秋公益集市”“文明實踐趕大集”等活動品牌,開展集中便民示范活動130余場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設置積分兌換點1000余個,積極開展積分兌換4800余次;鳳陽縣小崗村“一本存折+六張存單‘美德銀行’”做法獲全省推廣;全市建設新風堂、喜慶堂等移風易俗陣地79處;引導群眾在新風堂等處舉辦婚喪宴席500多場,為村民節省開支250多萬元。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市思想政治工作戰線將以更高站位、更強擔當、更實舉措,認真貫徹會議精神,繼續扎實推進全市思想政治工作,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新滁州貢獻磅礴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