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2024年12月12日A9版)
雪里蕻種植基地。 受訪者供圖
主播帶貨雪里蕻加工產品。受訪者供圖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陳燕飛 通訊員 許瑩瑩
俗語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冬天的味道往往是從腌菜開始的。在蘇皖交界處的滁州明光市,藏著一處“雪菜第一鄉”,這里不但大面積種植腌菜的主角——雪里蕻,建有雪里蕻深加工項目,而且有一個雪里蕻文化電商館,讓雪菜走出鄉村走向全國的餐桌。
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在明光市泊崗鄉農業綜合體雪里蕻深加工車間,工人們將雪里蕻制作成一袋袋梅干菜,銷往全國各地,這些雪里蕻正是生長在泊崗鄉田間地頭的。
“我們2022年來到泊崗鄉,種了幾百畝雪里蕻,到2023年擴大到1500畝。今年,公司規?;N植及當地農戶種植的雪里蕻,已經達到3000畝,預計2025年種植規模達5000余畝。”安徽宗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澤建告訴記者,他們是來自南京的企業,在國內考察了很多地方,泊崗鄉的土壤適合種植雪里蕻,不僅長勢好、產量高,腌制出來的口感也好,最終決定在這里投資5000萬元發展梅干菜產業。
雪里蕻又叫臘菜、雪菜,是梅干菜原材料。泊崗鄉位于蘇皖兩省三縣交界處,四面淮河環繞,形成小島,是滁州唯一的淮北鄉,也是千里淮河唯一的島鄉,被譽為“千里淮河雪菜第一鄉”。泊崗人種植及腌制雪菜已有幾百年歷史,當地群眾對雪菜有獨特的感情,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地就曾創辦過雪菜廠。
規?;N植,種子是關鍵。“雪里蕻種植,多為傳統的農戶自家種植,所用的種子也都是農戶自留種。為了提高雪里蕻的抗病性,提升產量,我們邀請了對雪里蕻深有研究的農業專家進行制種,以及指導田間管理,從源頭上控制了雪里蕻的質量。”朱澤建介紹說。
電商中心展銷一體
11月下旬,泊崗鄉舉辦了第二屆雪里蕻豐收節收割大賽。雪里蕻種植示范基地,郁郁蔥蔥的雪里蕻長勢喜人,8支參賽收割隊伍在各自收割區域,揮舞鐮刀緊張有序地收割,現場還有鑼鼓助威,加油聲、歡笑聲,大家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收割大賽過后,又是雪里蕻腌制大賽,參賽選手拿出“家傳手藝”現場腌制起雪里蕻。
雪里蕻是再普通不過的傳統蔬菜,泊崗鄉將雪里蕻種植的傳統農業與文化、美食融為一體,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今年,來到這里探尋雪里蕻文化的游客,還能去雪里蕻文化電商館探訪雪里蕻的“前世今生”。
從簡單的雪菜毛豆,到精致的梅菜扣肉,在泊崗鄉雪里蕻文化電商館的直播間內,主播熱情洋溢地介紹著雪里蕻產品,讓人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那股誘人的香氣。館內,一幅幅生動的圖片與實物展示,詳細闡述了雪里蕻從播種到收獲、制作的全過程。
“雪里蕻文化電商館是在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的,是集雪里蕻展示和銷售于一體的綜合電商中心。我們將結合宗發農業對雪菜的深加工項目,展示標準化的操作理念和生產加工規模,把本地的‘雪菜文化’傳承下去。”泊崗鄉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電商網絡平臺是搭建農特產品和電子銷售的橋梁,拓寬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通過“村企聯建”模式,他們還培養了一批本地網絡主播,利用網絡電商平臺,推介雪里蕻相關產品以及周邊農特產品。
雪菜地里建物聯網
散戶種植、農戶自己腌制,這樣腌出來的梅干菜往往沒有很好的銷售前景。宗發農業為泊崗鄉帶來了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的新思路、新方式,嚴格把控雪里蕻的種植、生產質量,對進一步解決當地農業“量大鏈短”和“頭尾脫節”問題。
“最近,技術人員在雪里蕻種植基地考察規劃,明年就能把基地的物聯網建設起來。”朱澤建告訴記者,目前已經與一些知名餐飲品牌合作,成為他們的梅干菜供應商,物聯網建起來后可以讓品牌方更加便捷地看到基地種植、加工等情況。下一步,將致力于雪里蕻系列產品深加工和開袋即食方面,延伸產品線。
“強龍頭才能穩產業,我們將立足蔬菜種植獨特優勢,服務好泊崗鄉農業綜合體項目建設,打響品牌,引領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泊崗鄉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