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葉紅紅)做好困難群體法律援助工作,是今年我市50項民生實事之一。市司法局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提高辦案質量、深化便民服務,扎實推進該項工作有效開展。截至10月底,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6820件,完成率103.1%。
完善服務網絡,拓寬援助“廣度”。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將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法律援助重點群體,將其勞動爭議、勞務合同糾紛以及涉農糾紛納入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印發《關于法律援助申請市域通辦及案件受理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通過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深度融合,推行法律援助申請“通辦、幫辦、代辦”機制,探索建立法律援助異地協作機制。全市3120余名受援人通過法律援助申請“通辦、幫辦、代辦”機制,獲得“一次辦、就近辦”便捷服務。
精簡申請流程,提高援助“速度”。簡化法律援助辦理流程,規范個人誠信承諾制,統一全市誠信承諾文書格式,縮短法律援助審查、指派時限。對農民工討薪、索要贍養費、撫養費等需要及時提起訴訟,申請仲裁的案件實行當日受理、當日審批、當日指派。推行“預約辦、延時辦、假日辦、上門辦、指尖辦、網上辦”,開展法律援助申請“云受理”。對有特殊服務需求和特殊困難的法律援助申請人,提供突破時域的精準服務。我市3587名受援人通過個人誠信承諾制獲得法律援助服務,521名受援人通過“互聯網+”獲得法律援助“云上服務”,為39名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
強化援助隊伍,提升援助“精度”。遴選20名執業8年以上或中級以上職稱律師、法律援助律師,組成市級法律援助專家庫,參與案件質量評查和疑難案件研討等。招募50名執業律師組建市級法律援助專業化服務團,結合律師辦案特長和受援人意愿,發揮兩結合“點援制”效用,提升辦案質量。聯合市律師協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開設公益法律專家門診,推動資深律師示范辦案,建立實習律師進駐法律援助機構開展定期實習服務制度。全市2518名受援人通過雙向選擇的“點援制”,獲得心儀律師的法律援助服務。
健全監管制度,強化援助“力度”。對法律援助案卷的封皮、目錄及卷內文書材料等進行重新梳理和優化調整,督促法律援助案件承辦人員在案件辦理中履行全面告知義務、風險提示等,嚴格執行案卷及時歸檔制度,形成案卷自檢自查自糾常態化工作機制。通過開展旁聽庭審、案卷質量檢查、征詢司法機關意見、回訪受援人等多種舉措,實現法律援助質量“全流程管理”,將困難群眾的法律援助獲得感和滿意度作為評判案件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全市組織法律援助案件集中評查3次,旁聽庭審活動18場次,對2160余名受援人開展案件回訪,滿意率達98%,實現法律援助零有效投訴。
加強惠民宣傳,保持援助“熱度”。將法律援助工作主動融入地方發展大局,積極策應營商服務、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部署,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法律援助“亭解憂”法律援助惠民生系列專項宣傳服務活動。培育“亭解憂”法律援助系列子品牌,形成“一中心一品牌”矩陣效應。瑯琊區“朝夕相守”、南譙區“同心援”、全椒縣“陵家姐妹”、來安縣“亭好安心援”等法律援助工作品牌相繼建立,不斷擴大法律援助影響力,提高法律援助供給水平。全市共組織開展法律援助民生實事宣傳活動36場次,開展“亭解憂”專項宣傳服務活動11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85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