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記者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為了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批供地質效不斷提高,供應國有建設用地26.93萬畝,位居中部地區第1。未來,有望將探索建立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協調機制,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供應國有建設用地位居中部地區第一
今年以來,全省批供地質效不斷提升,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建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務機制。
前三季度,全省批準各類建設用地12.69萬畝,位居全國第12、長三角地區第2、中部地區第2;供應國有建設用地26.93萬畝,位居全國第9、長三角地區第3、中部地區第1,支撐全省經濟GDP5.4%的增長。
耕地保護成效穩步提升。在國家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首考”中獲“優秀”等次。全省耕地面積連續三年實現凈增加,連續24年實現占補平衡。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采取“人防+技防”措施,運用日常調查監測成果開展監管執法。
創新節約集約用地新機制,構建產業項目“用地一件事”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創新“園區—單元—項目”一體化管理和產業園區“健康體檢+土地管家”管理模式,在全國率先制定建設項目臨時用地規模核定指南,打造了一批節約集約用地“安徽模式”。
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安徽是全國首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省,那么接下來綜合改革試點將在哪些方面進一步探索呢?據了解,全省將準確把握中央及省委改革部署,聚焦綜合改革試點目標,以重點突破帶動改革整體推進。
比如,健全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加強集成創新,修訂建設用地使用標準,出臺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標準指引、工業用地混合復合利用等政策,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
增強對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保障。結合“十五五”規劃,開展國土空間規劃評估調整,滿足優勢地區發展空間需求。實行土地利用計劃差異化管理,用地計劃向優勢地區主導產業、重大項目傾斜,引導土地資源向優勢地區集中。探索建立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協調機制,提高土地利用計劃配置效率和精準性。
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立城鄉統一的招拍掛制度,強化一二級土地市場聯動,支持產業項目土地混合復合利用。持續開展存量土地盤活。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規范實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股聯營政策。構建產業項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悅企·土地匯”,從項目選址、土地供應、規劃許可、施工建設、竣工驗收、登記發證、項目達產等階段,強化供后監管提升服務效能。
此外,建立省轄市—縣(區)—開發區分級分類考核、評價制度,客觀全面評估各地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成效顯著地區,給予用地計劃、資金等獎勵;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低下、違法違規用地情形嚴重的地區,通過約談等方式給予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