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2024年10月12日A6版)
9月3日,滁寧城際交通軌道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來安縣汊河鎮并網發電。 徐艷 攝
位于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的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呂華 攝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專家與來安縣人民醫院專家進行業務交流。 呂華 攝
2024光伏行業技術創新大會現場。計成軍 攝
9月19日,長三角經濟協調會會議代表們實地考察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的飛利浦產業園展覽中心。畢鴻 攝
工作人員在亞芯微半導體高端封裝測試項目生產線上作業。計成軍 攝
日新月異的滁州城南片區。 計成軍 攝
注塑、沖壓、切割……經過多道工序加工后,一塊塊指甲蓋大小的渦輪葉片就從中新蘇滁高新區道益精密科技項目的產線上“出爐”。不久后,這批配件將從滁州出發,運往長三角地區汽車生產工廠,為大眾、奇瑞等汽車品牌增添動力。
產業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是打造跨區域產業鏈、提升區域整體產業鏈水平的重要路徑,類似道益精密科技項目協作發展的企業在滁州市還有很多。近年來,滁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以“融圈進群”為方向,以省際毗鄰地區和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建設為重點,借東風、搭平臺、促合作,經濟總量穩居安徽省第三、全國百強,實現了從安徽省“總量第一方陣、人均靠后”到“總量第三、人均前列”的歷史性轉變,并朝著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堅實邁進。
A 主動靠上去 共繪“一幅圖”
跨區域“牽手”,首先要打破地域限制。滁州市從這里率先破題,強化規劃引領,促進等高對接、板塊聯動,與南京、合肥等地建立重大規劃合作協商機制,共同編制了《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合肥都市圈發展規劃》《滁寧一體化發展國土空間戰略規劃》等20余個規劃,努力實現空間發展規劃、綜合交通體系規劃與合肥、南京共繪“一幅圖”、共下“一盤棋”、共建“一張網”。
頂層設計噴涌源頭活水,領導重視、盡銳出戰、凝聚合力,讓滁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蹄疾步穩。2020年以來,市黨政代表團16次帶隊赴滬蘇浙考察交流,先后選派50余批近300名干部赴滬蘇浙跟班鍛煉“取真經”。與上海市楊浦區、徐匯區實現黨政代表團常態互訪,與江蘇省南京市、蘇州市等地建立常態化議事協商機制,高位推進跨區域重點合作事項落地落實,同時在思想理念、工作機制、產業發展、營商環境等方面加強與滬蘇浙城市的全方位對接。
招商引資、招大引強是“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滁州市推深做實產業鏈“鏈長制”,圍繞八大產業鏈,積極引進培育上海、蘇州、南京等地主導產業上下游配套企業,促進產業組團式承接、集群式發展。近三年來,引進滬蘇浙地區億元以上項目超800個、實際到位資金居安徽省第一。與此同時,滁州市還順應“雙碳”戰略,緊盯“新三樣”,搶占新賽道,壓茬開展季度攻勢,頂格推進項目建設,每季度組織“三看三比”集中觀摩。“十四五”以來,全市引進80億元以上項目近30個。
B 精準接上去 共謀大發展
一河之隔的“好鄰居”,如今成了“合伙人”。位于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的滁州華瑞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是江蘇省南京市一家研發晶圓半導體的企業。經南京市浦口區推薦,2020年8月該公司與南譙經開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投資30億元,用于研發、生產硅基半導體功率芯片。該項目是滁州市第一家晶圓體制造項目,也是兩地深化合作的一個縮影。“浦口區科教資源豐富,研發實力雄厚,而南譙區產業腹地廣闊,發展空間大,兩地資源優勢互補。”滁州華瑞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翁錦烽說道。
區域協同創新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關鍵。圍繞合作共建,滁州市加入長三角創新創業發展聯盟和“雙創券”試點區域,與上海市楊浦區、徐匯區政府開展協同創新戰略合作,探索共建“科創+產業”伙伴園區、打造“研發制造飛地”等。加強與長三角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等戰略合作,促進更多創新成果來滁落地轉化。此外,滁州市積極參與南京都市圈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在區域創新發展、資源開放共享、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構建共同發展新格局。
“一體化,不是簡單的‘1+1=2’,而是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滁州市發改委副主任樊紅兵介紹,滁州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從體制機制上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在全域推進毗鄰地區跨界合作,一處處“試驗田”熱潮涌動。頂山—汊河、浦口—南譙2個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率先突破,被寫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啟動建設以來,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24個、總投資超960億元。天長—六合、明光—盱眙2個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一大批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在安徽省率先揭牌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鳳陽省際合作園區、江寧—明光合作產業園、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定遠合作產業園,頂格成立領導小組、專班專人專職推進合作園區建設,已簽約項目43個、總投資超248億元。此外,還依托合肥都市圈輻射帶動,共建合滁定遠、全椒兩個合作園區,串起了滁州發展的“聚能環”。
C 全力融進去 共享一家親
去年6月28日,作為全國首條跨省城際鐵路以及長三角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標志性項目,滁寧城際鐵路滁州段的開通運營,標志著滁寧兩地百姓呼喚已久的交通新通道從概念走向現實。
交通基礎設施的全方位互聯互通是“同城化”的關鍵。滁州編制沿南京江北新區扇形區域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和快速通道布局方案,謀劃寧滁一體化協同發展交通重點項目近30個。銜接江蘇的省際高速公路共9條,大多連通南京,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車里程安徽省第一。與滬蘇浙形成了8條高鐵城際、15條高速公路、9條水運航道、5個內河港口的“鐵公機”互聯互通交通網絡,共同打造“高速上的長三角”“軌道上的長三角”“航道上的長三角”“翅膀上的長三角”。此外,滁州市還開通至南京公交班線6條,滁州公交“亭城通”市民卡與南京等全國110個城市實現聯網互刷。
時空距離縮小,心理距離拉近。滁州市還深化共享南京的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為“寧滁同城化”提供了最強“黏合劑”。
醫療方面,滁州市通過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或專科聯盟等形式與長三角醫療機構合作項目200個。市民通過南京都市圈預約掛號平臺,可在包括滁州在內的都市圈9市1區133家醫院8755個醫學專科預約掛號。滁州市一院加入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天長市人民醫院、明光市中醫院加入了南京腦科醫院醫聯體,南京兒童醫院在滁設立了滁州兒童醫院、全椒人民醫院等3家分院。
教育方面,滁州市從幼教、義教、職教、高等教育等多個領域積極引進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10對寧滁學校結對,包括滁州市田家炳學校和南京金陵中學河西校區等。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南京秦淮夫子廟小學等知名中小學陸續在滁州設立分校。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滁設分校外,滁州市還深化與南京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在寧大校大院大所的合作,打造“研發+制造”科創飛地。
政務服務方面,滁州市深化與長三角城市服務合作,探索建設統一開放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在全市行政服務窗口,已實現148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172項事項南京都市圈“跨域通辦”。安徽省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在來安縣與浦口區“跨省通辦”專窗發放。南譙區探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承諾審批、容缺審批制度改革,并建立了省際跨界一體化示范區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機制。
本版撰稿 李邦軍 本版圖文供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