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近日,為保障秋糧豐收,天長市張鋪鎮多措并舉,助力端牢中國飯碗。
拿起擴音器,當好宣傳員,動員群眾科學種植。鎮村聯動,利用村(社區)小喇叭、微信群、發放小冊子等多種方式向群眾普及水稻種植方法。“經過專家指導,我們根據水稻進程來施藥以預防稻曲病,目前長勢很好。”竹園村檀樹組的種植大戶朱永美說,村里經常組織種植大戶召開培訓會,向他們講解水稻栽培技術、安全用藥和防治病蟲害等農業知識。截至目前,已發放手冊12000余份,召開農業培訓會10余次,受眾近2萬人。鎮水利站、農技站等部門密切關注天氣預報,一旦有干旱、強對流等農業災害性天氣,立即通知農戶,做好工作部署,確保糧食穩產。
穿上紅馬甲,當好調解員,為民服務化解矛盾。“天旱農田缺水,群眾情緒激動可以理解,但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調解好群眾矛盾,維護村(社區)和諧穩定。”張鋪鎮副鎮長錢峰說,針對村民在種植過程中產生的用水抗旱等矛盾,鎮水利站等部門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聽取民意,了解農戶抗旱提水等難題,并及時與農戶進行面對面談話,協調矛盾,幫助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督促鎮水利站對水源進行科學調度,維護好用水秩序。充分發揮司法所人民調解員作用,加強排查,做到早發現、早疏導,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
扛上大鋤頭,當好勤務員,撲下身子清淤疏浚。“來,搭把手,把這些雜草鏟除掉,再把溝渠里的淤泥清理一下。”通過實地查看發現,各村有部分水溝被枯樹、雜草和淤泥堵塞,導致農戶引水不暢。為解決這一問題,鎮村工作人員與附近村民一起對渠道內雜草淤泥進行清理的同時,還對破損、滲漏嚴重的地方進行加固維修,打通水渠“毛細血管”,確保渠道輸水通暢。鎮水利站聯合村委會安排專人定期進行巡查,對新發現的淤塞及時進行清理,做好渠道管護等各項工作,堅決防止“小隱患”變成“大風險”。 (孫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