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8月30日5版)
日前,記者來到明光市澗溪鎮魯峰村衛生室,看到中醫治療室里艾煙升騰,幾名患者趴在治療床上,或扎著針灸針、或背著艾灸盒、或扣著負壓罐,村醫柏長峰正輪流為患者捻針、拔罐、推拿、調整艾灸盒的位置。
“我患腰椎間盤突出已經10多年了,備受折磨。今年初,我聽鄉親們介紹這里中醫治療效果好,就來試試看。沒想到效果真好,價格還便宜,關鍵還在家門口,能長期堅持治療。”魯峰村村民馬友榮說。
“像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關節炎這些毛病,大家都習慣到我這里用中醫療法診治,周邊鄉鎮甚至江蘇盱眙的患者也有來的,有的還要提前預約、排隊。”柏長峰告訴記者。
圍繞防治農村群眾常見病、慢性病,明光市以市中醫院為龍頭,創新實施“銀針進村”暖民心工程,構建市、鎮、村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打通中醫惠民“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方便又實惠的中醫診療服務。如今,明光市所有村衛生室全部設置了中醫診療室。
“像我們這個衛生室,現在能進行針刺、艾灸、推拿、拔罐等七八種中醫技術服務,我們兩名村醫是通過統一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明光市石壩鎮太平村衛生室村醫張君平說。
為了把“老村醫”變成“新中醫”,明光市舉辦“西學中”培訓班、“明艾進家”培訓班,邀請各級中醫名師名家,開展技能培訓、繼續教育,手把手教學,讓村醫現學現用、快速上手。
“按照傳技到村的要求,明光市中醫院的中醫師要對村醫進行分片幫扶、定期指導。我就包了8個村、20名村醫,基本上半個月要培訓一次。”安徽省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師、明光市中醫院主治醫師張成智對記者說,他們還對村衛生室開展中醫適宜技術上門服務。
目前,明光市已有226名村醫獲得了中醫藥服務資質,占村醫總數的86.25%。該市每年還拿出1250萬元資金,用于激勵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人才培養、設備購置等,并將中醫藥服務項目納入醫保門診報銷。
為了讓群眾不出村、不出鎮,把中藥送上門,明光市中醫院利用“互聯網+”技術牽頭設立“共享智慧中藥房”,群眾在當地衛生院或村衛生室就診,醫生通過智慧共享系統開方,系統實時接收電子處方并審核,運用現代化系統完成識方、配藥、煎藥、包裝等環節,將煎好的中藥或者調配好的中藥飲片通過快遞配送到群眾手中,實現中藥采購、倉儲、質控、配送等“八統一”以及開方、審方、調劑、煎煮、包裝、配送全流程數據及時顯示。
“在村里看病,市里統一配好藥、熬好了快遞送到家,真是方便又安全。”明光市石壩鎮太平村村民趙啟軍說。
目前,明光市已經形成了覆蓋市、鎮、村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近兩年,該市約9萬名鄉村群眾通過基層中醫藥診療服務,實現了慢病治愈或者有效好轉,中醫惠民的改革成果正惠及越來越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