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來安縣委書記楊軍在認真學習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后備受鼓舞。他認為,全會審議通過了《決定》,提出了300多項改革舉措,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是在新征程、新起點上,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
楊軍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對標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充分結合來安實際,細化實化工作舉措,全力推進任務落實,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大干三季度、決勝保全年,以釘釘子精神確保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來安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堅決寫好中國式現代化來安實踐新篇章。具體做好三個方面:
一是忠誠看齊、緊緊跟隨,在學習宣傳貫徹三中全會精神上爭當先行者。堅持領導帶頭、全員發動,把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縣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積極當好宣傳員、戰斗員,在精心組織學上作表率,在營造氛圍學上下功夫,在結合實際學上見行動,確保吃透精神要義、領悟實踐要求,
堅決做到“思想上對標對表、行動上堅定堅決、效果上求真務實”,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切實把全會的戰略部署轉化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來安篇章的強大力量。
二是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在探索深化改革更多經驗成果上爭當先行者。積極弘揚滁州“敢為天下先”的紅色改革基因,緊跟全市步伐,自覺做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立題、破題、解題文章,緊盯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國家級、省級試點和池杉湖省際毗鄰地區生態濕地協同保護、“小巷議事會”基層治理模式等原創改革創新做法,大膽探索、主動作為,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國拿得出、立得住、叫得響的來安改革亮點和品牌。
三是主動作為、奮力破題,在深化省際毗鄰地區跨界合作上爭當先行者。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紅利,充分發揮交通、區位等綜合優勢,用足用活用好重大國家戰略疊加機遇,一體推進“三區”同建、產業同頻、事項同步,進一步放大“一園一體”等平臺效應,加快重大產業項目導入,全方位嵌入滬蘇浙高端產業鏈,全力打造“標桿性、可復制的毗鄰合作樣板區”,為來安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創造新優勢。
四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爭當先行者。緊跟全市“一二三城”建設步伐,卡位“新三樣”、拼搶新賽道,持續引入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全力推動新興產業集群集聚。加快企業創新主體培育,不斷加大各類高層次人才團隊的引進力度,持續深化“科技副總”來安模式,支持企業從研發端、產業端、應用端協同發力,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在來安轉化落地、開花結果。
五是牢記宗旨、踐行初心,在矢志不移增進民生福祉上爭當先行者。堅持改革為民,高質量實施為民“十件實事”,“真金白銀”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建設健康來安,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程,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持續開展安全生產領域專項整治行動,堅決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民聲呼應”工作平臺體系,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確保“一呼即應、一辦即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