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記者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安徽省國土空間設計指南(試行)》印發,要求在全省國土規劃中堅持生態優先,文脈傳承,并明確交通樞紐區、公共空間區等不同區域的規劃發展重點。
體現全省五大自然區域國土空間特點
為優化國土空間形態,提升空間品質,增強空間活力,指導并規范安徽省各層級、各類型國土空間設計的編制工作,本次特制訂 《安徽省國土空間設計指南(試行)》。
國土空間總體設計是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安徽要求對自然山水、歷史文脈、特色資源、城鄉風貌、整體空間秩序等全域全要素內容進行整體統籌與安排。
《指南》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品質為先,充分尊重公眾對國土空間的認知、使用、體驗、審美等各方面需求,營造高質量宜居空間環境。
同時,堅持生態優先、文脈傳承,尊重并保護自然山水、傳承并延續歷史文脈,以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國土空間發展的約束力,強調在保護山水生態環境與歷史人文環境的基礎上發展。
全省將因地制宜、彰顯風貌,塑造具備空間辨識度,體現地域特性、 文化特質和時代特征的風貌特色,充分體現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沿江平原、皖西大別山區、皖南山區等全省五大自然區域內市縣國土空間的特點。
其中,江淮丘陵地區應注重城鄉空間與起伏地勢的關系、沿山沿水地帶開放空間體系等方面的導控。
中心城區要求劃定重點設計控制區
隨著安徽城鎮化腳步不斷加快,今后在中心城區如何科學規劃國土空間,統籌各類要素,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呢?
《指南》明確,根據城市空間結構、特色風貌等影響因素,劃定重點設計控制區,包括城市中心區、產業園區核心區、歷史文化風貌地區、新城城區、交通樞紐地區、城市更新地區、重要沿山濱水地區等。對重點設計控制區的開放空間、建筑組群、交通組織等要素提出設計引導。有條件的市縣中心城區可針對重點設計控制區進一步開展精細化設計。
比如,針對公共活動中心區,以提升公共活力、彰顯空間特色為設計目標。鼓勵功能與業態混合,推進土地多元開發和立體空間復合利用,實現空間緊湊高效使用。優化公共空間網絡,構建多基面公共空間系統和立體交通網絡,細化街道網絡布局和街道空間組織,營造連續便捷的慢行系統。落實建筑高度細分,明確塔樓等標志性建筑物布局,強化重要城市界面塑造,合理設置景觀節點與公共藝術空間。
在交通樞紐區,以提升換乘效率、促進站城融合、塑造城市形象為主要設計目標。提倡公交與慢行 等綠色交通,整合地上地下空間,合理組織交通流線和換乘設施。緊湊布局樞紐周邊的街區和建筑群體,鼓勵功能混合和空間復合利用。
對產業園區,則要以引領園區高品質開發為主要設計目標。尊重自然生態本底,平衡產業發展和人的訴求,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營造便于交往的公共空間體系,提出高度控制分區。
在綠化景觀區,以打造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綠地休閑區為主要設計目標。根據地域特點、物候和自然環境特征,合理布局功能分區,充分發揮綠化景觀的生態、文化、游憩、造景等價值,積極拓展娛樂、健身、社交、避險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