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6月18日7版)
引英才 育干才 配專才
滁州構建光伏產業人才“生態圈”
本報訊(記者 羅寶 通訊員 楊平新 張開興)幾年前,海歸博士李永軍回到家鄉天長市創業,建設智能微電網基地。天長市不僅幫助李永軍團隊爭取到1000多萬元的天使資金和省科技重大專項資金支持,還助其對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引進技術人才。目前,李永軍團隊從創業之初的“5人組”發展成擁有3家分公司、10名博士、25名碩士、本科生近200名、各類專利過百項的集團,在智能微電網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近年來,滁州市搶抓“雙碳”機遇,緊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著力滿足企業創新、管理、生產、服務等多元人才供給,構建光伏產業全產業鏈人才發展“生態圈”。
滁州市以高端平臺“引英才”,打造光伏研究院、電池產業研究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全鏈條研發機構,建成省級創新研發平臺12個,同時,與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合作共建光伏產業鏈咨詢專家庫、首批入庫專家30名,成立專家咨詢團隊10個。該市還連續舉辦全國光伏行業大會,打造人才交流平臺,配套制定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10條”措施,累計引進光伏領域高層次人才(團隊)超百名。
該市立足需求“育干才”,聚焦企業生產銷售、經營管理、技術研發等需求,從優化院校供給、暢通引才渠道、搭建學習平臺等入手,引育各類應用人才,累計輸送技能型人才近千名。該市與滁州學院共建先進光伏與新型儲能現代產業學院,創新采用“基礎支撐專業+微專業”建設模式,“校政企金”協同聯動,每年規模化、訂單式培養光伏專業技術人才200人左右,培訓產業技能型人才1000余人次;在滁州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光伏工程技術專業,通過“光伏班”“定制班”“冠名班”,推動“專業產業”雙鏈對接;融合滁州開放大學教學資源,組建由專家學者、勞模、工匠組成的特聘教師隊伍,建設滁州光伏產業工匠學院。
滁州市還優化服務“配專才”,著力培養光伏領域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提高服務企業、引領產業效能。深化光伏產業“黨建聚鏈 助企發展”行動,選派縣級領導干部、高校專家教授和機關年輕干部,幫助鏈上企業協調項目申報、資金需求等難題。采取干訓結合、內培外引等方式,定期舉辦光伏產業專題培訓班、高級研修班,邀請行業專家授課、一線招商人員講學、企業現場實地教學,幫助服務光伏產業一線干部系統掌握光伏行業市場形勢、前沿技術、產業政策、項目服務等專業知識,累計參學干部達到950人次,推動重大光伏項目快落地、快投產、快達效,其中,晶科能源6個月產品下線,中潤光伏150天投產,捷泰新能源140天投產。
·編后·
滁州市搭建高端發展平臺、整合利用高校資源、提升一線干部專業知識能力,引才、育才、配才,讓“人才鏈”耦合“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