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主要道路上都裝了路燈,去田地里干農活也都修通了水泥路。”近日,定遠縣蔣集鎮井崗村韓莊組村民周占中高興地說:“現在農村風景也好了,生活環境更有大提升,比過去真是好太多了。”
“以前舊豬圈、舊廁所,破破爛爛真難看;現在建成了健身廣場、兒童游樂園。老人有健身場所,小孩也有娛樂場所……”村民方永華開心地說:“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天心情都很愉快!”
記者了解到,上述變化得益于定遠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活學活用其他村組的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近年來,該縣堅持黨建引領,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為群眾辦實事重要內容。
韓莊組在人居環境改造中,完成雨水管網和道路硬化、亮化、美化等基礎設施提升后,特別注重對鄉風文明的挖掘。村民組利用家家戶戶有種梨的傳統習慣,便打造以“梨”文化為主線的提升方案,健康有“梨”運動廣場、三生三世永不分“梨”網紅打卡點、“梨”采摘園等陸續建成。
看著身邊環境越來越好,韓莊組黨員徐兆秀、村民代表周占中主動找到村黨組織,表示想要遵循整體風格,將自家破舊院子重新建設,積極支持環境提升,讓家鄉變得越來越美。在他們的帶動下,其他村民也迅速行動,拆除殘垣斷壁,清理廢舊雜物,以實際行動參與家鄉建設,打造美好家園。
定遠縣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工作中,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了農民從“被動接受”向“我要參加”的自覺轉變。
特別是在“千萬工程”實施過程中,該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編制建設規劃,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生態環境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綠色產業發展等緊密結合起來,讓每個鄉村都有其獨特魅力。
二龍回族鄉紅衛村嗟虞莊地處虞姬墓腳下,每年有不少游客慕名而來。于是,該鄉尤其注重農文旅融合發展,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融入楚漢文化,再現霸王別姬凄美愛情故事。
以虞姬墓為中心,串點成線、織線成面,修建望虞亭、嗟虞農莊、虞姬文化廣場、垂釣中心等發展旅游業。同時,在村莊“四旁”栽植薄殼山核桃,既發展庭院經濟,又美化村莊環境。
據二龍回族鄉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這個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建設之前,鄉黨委主要負責人帶領工作組多次與群眾促膝長談,廣開言路,圍繞“人居環境怎么整治”“生態宜居家園應該是什么樣”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將群眾意見或建議作為規劃重要參考。
工作展開后,該鄉成立的專班工作組每天都趕到現場,邊干邊想、邊想邊干。完成基礎建設后,又積極引導群眾進行美麗庭院建設。整個工程建設用了8個月時間,文化挖掘用了3個月時間,最終達到“所到之處步步有景色、家家有特色”的景象。
隨著新時代“千萬工程”不斷迭代升級,定遠縣結合本地因素,不斷探索深入學用“千萬工程”的做法和經驗,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起點,逐步打造各具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繪就村美人和共富新畫卷,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據了解,定遠縣結合本地農村發展實際,目前已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44個,打造“美麗庭院”4000戶,不斷推動從“一處美”向“處處美”的轉變,努力探索一條建設和美鄉村的“定遠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