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雙樓村的千畝無人農場,只見農場負責人焦瑞在手機上簡單操作,農場里的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系統就開始給小麥澆起了水。
“小麥預計6月初就可以收割了,目前正處于灌漿后期,需要酌情澆水,改善土壤墑情,滿足小麥對水分的需求。”焦瑞告訴記者,近期當地高溫天氣多、降水少,還有干熱風的風險,土壤墑情不足,“再過幾天小麥就不適合澆水了,需要進行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噴施,增強小麥抗干熱風的能力。”
5月以來,省農業農村廳、氣象局在發布農情提示時,頻頻提到高溫和干熱風天氣。最新的氣象預報顯示,預計25日前沿淮淮北無有效降水,且高溫持續,沿淮淮北麥區將出現干熱風,其中淮北市、濉溪、蕭縣等地為高風險。
據悉,干熱風是一種農業氣象災害,主要出現在春末夏初少雨、高溫天氣時,尤其是在小麥抽穗、揚花、灌漿的關鍵時刻。如果此時溫度急劇升高,濕度快速下降,并伴有一定風力,便容易導致農作物蒸騰作用加劇,水分平衡失調,光合作用降低,導致小麥灌漿速率下降、籽粒重量降低,最終引起小麥作物減產。
為切實做好干熱風等災害天氣防范應對工作,確保夏糧豐產豐收,安徽省各地積極防御,夯實夏糧豐收基礎,守好小麥豐收的最后一道“防線”。
以亳州為例,該市近期降水較常年偏少,部分區域出現旱情。為對抗旱情及干熱風天氣風險,亳州要求當地加強土壤墑情監測和旱情調查,對出現旱象的麥田要采取微噴、霧噴、滴灌等方式科學澆水補墑,做到應澆盡澆,并避開大風和中午高溫時段,避免噴灌水柱沖擊小麥植株和大水漫灌,嚴防小麥倒伏或倒逼灌漿提前結束。
亳州還要求當地做好“一噴三防”,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等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籽粒灌漿和干物質轉移,穩定提高千粒重,同時延長功能葉壽命,增強小麥對“干熱風”的抗性,防止小麥生育后期早衰。目前,亳州已累計澆水補墑面積32.5萬畝、噴施小麥葉面肥面積119.4萬畝。
今年阜陽小麥在地面積超780萬畝,該市要求各地要以增粒重為重點,全面落實小麥后期田管技術措施,有條件的采用噴灌、微滴灌等形式少量多次灌溉改善麥田小氣候,減輕干熱風對小麥灌漿的影響,并通過葉面噴肥,實現養根保葉,爭取粒重。
在淮北市,最新的土壤墑情監測顯示,各監測點0至40cm土層相對含水量基本處于中度不足。該市積極開展農業防汛抗旱設施隱患排查,加強與氣象部門溝通,落實日調度制度,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宣傳指導防范工作。截至5月20日,淮北市澆水面積4萬畝,噴施葉面肥面積92.89萬畝。
夏糧生產是全年糧食生產第一仗,奪取夏糧豐收,對于確保完成今年穩糧增產的目標任務、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當前,全省小麥長勢總體上好于上年及常年,具備穩產高產、高位增產的苗情基礎。安徽省立足抗災奪豐收,毫不放松抓好“一噴三防”等后期麥田管理工作,力爭實現夏糧增產目標。
安徽省已提前印發《關于切實做好干熱風天氣防范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緊盯天氣變化,加強溝通協作、信息共享,及時向廣大農民和生產主體發布預警信息和防災減災技術措施要點,確保預警信息到戶、防御措施到田。在干熱風來臨之前,指導幫助農民及時灌溉補墑,改善田間小氣候條件,嚴禁大水漫灌,組織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植株保水能力,補充葉面營養,提高葉面光合強度,促進灌漿,增強小麥對干熱風的抗性。
此外,近日召開的全省“三夏”生產暨農業農村重點工作調度會,也要求加強防災減災,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有效防范應對可能出現的“干熱風”“爛場雨”等自然災害,確保實現顆粒歸倉。(記者 許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