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內,臨近京臺高速入口,資源優勢明顯、區位條件優越,面積10.7平方公里的高潮村一度“困惑不已”,守著好資源,卻為何過著窮日子?
從“小蘑菇”起步,延鏈補鏈強鏈,做足“農頭工尾”增值文章,推動曾經的“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如今的定遠縣西卅店鎮高潮村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和美鄉村振興之路。
復盤發展蝶變的背后秘訣,在高潮村黨總支書記楊孝磊看來,2019年開展的“黨建引領助振興, 村企聯建促脫貧”行動是關鍵。“我們堅持黨建引領,用好村企聯建模式,全力將黨組織的優勢轉化為鄉村發展的協作優勢,打破鄉村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壯大的桎梏,筑牢鄉村振興硬支撐。”
如今的高潮村,先后榮獲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國字號”榮譽,2023年還被列為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對象,發展正一路向前。
村企聯建興產業“鼓口袋”
安農大江淮分水嶺試驗站、農業龍頭企業眾興菌業等先后落戶高潮村,依托這一優勢,高潮村全力發展“小蘑菇”產業,全力推動優勢的農業資源變成優勢的農業產業。
借力村企聯建,通過村企合辦產業項目,高潮村發展形成了秸稈收儲、成品包裝、冷鏈物流等一系列配套產業。同時,依托扶貧車間,成立強村公司,與聯建企業打造“共富工坊”,帶動200余戶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5萬余元。
農業在前端,工業在尾端,推進一產與二產融合,做好“農頭工尾”文章,頭尾兼顧、協同并進、守正創新,帶來的是農業產業效益更好、發展更優。
2023年,高潮村蘑菇產業年產值達1.8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收20多萬元。
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關鍵是要找準發展路徑,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
高潮村依托國家級科技農業示范園區,招引東方金橋研學基地,打造“產學研游”一體化綜合文旅項目,帶動采摘、觀光、農家樂等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同時,利用安農大江淮分水嶺試驗站資源,因地制宜推廣養殖種植技術,帶動20余戶農戶發展大棚草莓、牛羊養殖等,讓越來越多的鄉親通過大專家“手把手”教,以“技術活”走穩致富路。
黨建引領強“主心骨”“留鄉愁”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還看領頭羊。
如何讓高潮村由“窮”變“富”,定遠縣鄉兩級一直在謀劃。在縣鄉兩級的牽線搭橋下,高潮村與眾興菌業、鑫淮鴿業結對共建,簽聯建協議、制共建清單、謀合作項目。
藍圖變成現實,看的是執行力,關鍵在于一支有戰斗力的班子隊伍。
高潮村通過組建村企聯合黨組織,由包村干部擔任第一書記、企業黨建指導員擔任聯絡員,并圍繞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深化共建,黨員共上黨課、共過組織生活,村、企黨組織連續2年獲評“五星支部”,村里考核穩居全鎮前列。
同時,高潮村還組織干部到相關企業學管理、學經營,支持企業在村開展“訂單式”培訓,讓干部隊伍工作思路、謀事辦法、成事能力跟上產業發展所需。
振興鄉村,“塑形”更要“塑魂”。
高潮村跳出鄉村視野,圍繞聯動治理下大力氣,讓善治鄉村更加和美。
注重深化村企聯建內涵,引導企業參與鄉風文明和鄉村治理等村級事務。深入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優先推薦信用戶入企就業,企業還設立先鋒榜、好人榜、人才榜“三榜”,引導員工向上向善。
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村級公益服務,通過開展愛心捐贈、走訪慰問等活動,為全村159戶脫貧戶購買“防貧保”,提供信用超市積分兌換物資價值2萬元,精準圓夢群眾“微心愿”,以“小切口”做實鄉村治理“大文章”。
盤活鄉村土地上各類資源要素的高潮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5年的6.1萬元到2023年的117萬元,不僅蹚出了一條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贏的發展好路徑,更實現了基層黨建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