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7萬余人次,檢查各類文化經營場所1.3萬余家(次),收繳非法出版物2000余本;
開展“清朗亭城”、優化網絡環境等20余個專項行動,共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1萬余條,處置違法違規網站49家;
5個“掃黃打非”宣傳品牌被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官方微信公眾號專題推介,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
“掃黃打非”凈環境,激濁揚清樹新風。2023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面對嚴峻復雜的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形勢,全市“掃黃打非”戰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全省“掃黃打非”工作統一部署,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全面開展五大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六個專項整治,全力維護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在2023年全省“掃黃打非”工作綜合考評中,我市再次榮登榜首,蟬聯“六連冠”。
高位推進,構建齊抓共管格局
“掃黃打非”是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黨和國家事業長治久安的基礎性工程。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掃黃打非”擺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優化“掃黃打非”監管治理體系,推動全市“掃黃打非”工作取得明顯實效。
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掃黃打非”工作,堅持把“掃黃打非”工作與意識形態工作同思考、同研究、同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掃黃打非”工作作出批示肯定,提出工作要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主持召開年度“掃黃打非”工作會議,并親自帶隊開展文化市場檢查。市“掃黃打非”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組織召開重點工作推進會,推動解決涉“黃”涉“非”疑難復雜問題。
在此基礎上,我市通過健全《滁州市“掃黃打非”案件查辦聯席會議工作制度》《2023年滁州市“掃黃打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考評辦法》等工作制度,建立職責界定清晰明確、職能銜接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推動各地各部門同頻共振、同心發力。
為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我市將“掃黃打非”工作內容納入黨建、縣域經濟、意識形態、文明創建、平安建設等5項工作考核,建立完善分工職責、經費管理、信息收集、協調聯動、日常例會、宣傳教育、臺賬管理、舉報獎勵、工作保密等九大制度,為落實“掃黃打非”工作責任樹立應循之規。
織密網絡,守好基層前哨陣地
“掃黃打非”工作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如何將“掃黃打非”力量、手段和影響力打通至最基層、最末端,延伸至“最后一米”,我市在實踐中探索“滁州路徑”。
過去一年,我市通過示范引領、融入融合、隊伍建設等手段,努力構建基層“掃黃打非”工作體制,完善運行機制,創新“掃黃打非”進基層工作手段,使基層“掃黃打非”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影響、有成效,真正實起來、強起來。
——示范點建設穩步推進。定遠縣池河鎮、天長市冶山鎮、鳳陽縣申通智慧物流園入選2023年省級“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入選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國家級示范點6個,省級示范點13個。同時,在全市組織開展“護苗工作站”評選,確定10個學校(單位)為市級“護苗工作站”,充分彰顯護助未成年人的示范引領作用。
——站點融合更加緊密。深入推進“掃黃打非”工作融入鄉村振興、平安建設、城鄉社區治理、“智慧社區”“兩中心一平臺”等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站點“前哨”作用,把“黃”“非”問題發現在源頭、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進一步完善“掃黃打非”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2023年以來,通過基層站點巡查發現上報線索30余個,轉化形成刑事案件2起,行政案件10起。
——工作隊伍持續加強。落實市級“掃黃打非”辦公室不少于2名專職人員,縣級不少于1名專職人員,鄉鎮不少于1名專兼職的人員配置,確保基層“掃黃打非”有人管,能落實。將融媒體記者、快遞員、“五老人員”“媽媽志愿服務隊”“護苗天使志愿服務隊”等發展為“掃黃打非”聯絡員、信息員、監督員,不斷壯大“掃黃打非”人員力量。
重拳出擊,凈化清朗文化空間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市“掃黃打非”戰線緊扣這一主線,堅持打防并舉、綜合治理,發揚斗爭精神,深入清理有害出版物及信息,堅決維護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
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我市聯合公安、教體、文旅、市場監管、郵政等部門,在開學季、兩會、“六一”、寒暑期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自查、互查、督查等形式,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凈化文化環境。2023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7萬余人次,檢查各類文化經營場所1.3萬余家(次),收繳非法出版物2000余本,非法U盤、SD存儲卡200多個,取締游商攤販13個。
有案必接、接案必查,一查到底、高壓震懾,堅決筑牢文化安全“防火墻”,是我市“掃黃打非”工作始終堅持的原則。去年,以六個專項整治為抓手,立案查處滁州市“11·23”涉嫌侵犯音樂作品著作權案、來安縣賈某某等人涉嫌非法經營案、定遠縣霍某某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等20多起“掃黃打非”案件,其中全國掛牌6起,嚴厲打擊各種非法有害出版傳播活動,清除各類文化垃圾,持續形成強大威懾力。
網絡是“掃黃打非”的主戰場。2023年,會同網信部門開展“清朗亭城”、優化網絡環境等20余個專項行動,共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1萬余條,處置違法違規網站49家,注銷備案網站42個,約談9人。靶向整治網絡亂象取得明顯成效,切實保障了全市網絡空間天朗氣清。
在聯防協作上,我市與山東省泰安市、江蘇省揚州市等多地簽訂《“掃黃打非·一體化工程”聯防協作協議書》,與上海市、南京市、銅陵市、安慶市等多個城市開展聯防協作20余次,積極開展“互查、互評、互學、互促”活動,幫助其他省(市)發現案件線索4個,著力構建“資源共享、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工作格局。
創新宣傳,價值引領潤物無聲
開展“掃黃打非”工作,需要構建多角度、全方位的“掃黃打非”宣傳體系。一直以來,我市利用世界讀書日、世界知識產權日、“六一”國際兒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掃黃打非”宣傳活動,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宣傳矩陣,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結合全市“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網絡宣傳周”、全民閱讀等活動,組織開展“掃黃打非”主題宣傳,共發放宣傳資料和宣傳品1萬余份。牽頭新華書店開展“綠書簽”優惠購書活動,發放綠書簽4000多個。組織各地中小學校開展“綠書簽”系列活動100多場次,發放宣傳資料4萬余份。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媒體持續推送“綠書簽行動”公益宣傳海報、網絡安全課視頻200余條次,進一步擴大“護苗”社會宣傳面。
“媽媽,媽媽,我要看‘龍池胖胖’的視頻。”瑯琊區掃黃辦聯合龍池社區,以社區書記為原型,打造“龍池胖胖”護苗衛士IP形象,為“掃黃打非”工作代言。生動活潑的動畫視頻深受小朋友們青睞。“龍池胖胖”只是我市“掃黃打非+”宣傳模式的縮影。我市以8個縣(市、區)為單位,結合地方特色,打造“掃黃打非”宣傳品牌,以點帶面,示范引領,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掃黃打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營造人人知曉、人人參與“掃黃打非”的濃厚氛圍。
截至目前,《非遺“天官畫”助力“掃黃打非”宣傳》《打造“龍池胖胖”社區“護苗”衛士形象》《非遺鳳畫助力“護苗”宣傳》《洪山戲“掃黃打非”促和諧》《襄風俠視頻課助力“掃黃打非”宣傳》等5個品牌被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官方微信公眾號專題推介,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不僅如此,我市利用“滁州市掃黃打非”微信公眾號編發信息400余條,被“安徽掃黃打非”微信公眾號采用200余條、中國掃黃打非網、“掃黃打非”“綠書簽”微信公眾號采用22條。同時,在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安徽日報、中安在線等省級以上主流媒體發布稿件14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