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5月13日7版)
為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滁州市定遠縣在多次開展集體林改調研基礎上,結合集體林發展現狀及政策趨勢,以永康鎮黃圩村、能仁鄉涼亭村為試點,以積極推進集體林流轉為前提,奔著生態美、百姓富,進一步深化改革、激發動力,確保森林可持續經營,推進集體林產業高質量發展。
永康鎮黃圩村實施“專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積極流轉周邊林地,“林業+中草藥+文旅”結合,促進林業產業化發展。目前定遠縣香梅山苗木專業合作社已流轉集體林地約2000畝,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經營。專業合作社與農戶實施臨時雇傭與入股分紅模式,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共發放農民工工資200多萬元,平均每人每年勞務收入2萬余元。迄今種植存圃苗木10萬余株,總價值達3000萬余元,合作農戶占有份額為49%,主要種植林木為梅花、櫻花、紫荊花、薄殼山核桃,同時林下套種白芍、丹參等中藥材,實現多品類、立體化種植,充分利用光照和林地資源。
能仁鄉涼亭村開展“村集體管理+農戶入股”聯合經營模式,林茶間作,促集體林增收。該村開展林茶間作種植模式,其中林木種植主要以薄殼山核桃、山楂為主,林下套種白茶,有效利用林地空間。目前村集體合作經營林地面積約一千畝,集中連片經營盤活了集體林地資源。此外,涼亭村創立了本土茶品牌——“能仁鄉不老山白茶”,推動了能仁白茶的品牌化、規模化發展。
2024年,定遠縣將著重推動集體林改示范村建設,以示范點建設為指引,在探索中不斷完善集體林改合作模式,帶動林農增收,實現生態美、百姓富。 (王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