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安徽省今年將推動實現工程建設項目高頻事項全省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進一步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同時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改革。
竣工驗收基本“零材料申報”
據了解,自2019年安徽省啟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來,全流程審批事項已壓減至60項,政府投資類、社會投資類、工業類和小型低風險項目審批總時限分別壓縮至80、60、30和11個工作日,在省、市、縣三級設立綜合服務窗口105個,727名專職人員為企業提供代理代辦服務。目前,為6.1萬個工程建設項目提供高效辦理服務事項87.3萬件次。在此過程中,依托工改系統,縱向聯通國家、省、市、縣各級業務系統,橫向連接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相關業務部門系統,通過數據共享,安徽省已實現工程項目報建材料“一鍵導入”、自動抓取,在項目竣工驗收環節基本實現“零材料申報”。
按照計劃,安徽省今年將進一步推進工改系統與政務服務網的深度對接,以安徽政務服務網為統一“入口”、工改系統為業務“樞紐”、省數據資源局的中樞系統為“調度中樞”,加快實現工改系統與政務服務網對應事項在辦事指南、申報表單、申請材料等要件同源化。一方面,推動實現工程建設項目高頻事項全省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進一步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另一方面,安徽省正在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改革。
相關人士表示,安徽省今年將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從項目立項、用地、施工到竣工備案、圖紙歸集、建筑編碼、單體信息歸集、全程電子證照等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屆時,企業經營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感受度將進一步提升。”
水電氣網等管溝“隨路先建”
估計不少市民對前些年的“馬路拉鏈”還有印象——一條馬路因管線等問題被反反復復開挖回填,這種現象今后將越來越少,安徽省將探索水電氣網等管溝“隨路先建”。
按照要求,安徽省將結合市政道路新建項目,將隨路水電氣網等管溝同步提前建設到位。供水、供電、供氣、網絡通信等企事業單位參與道路設計方案評審和竣工驗收,保障設計和施工標準滿足管線敷設要求,避免道路重復開挖。
與此同時,優化用水用氣服務“一網通辦”“掌上辦”一站式服務體驗、優化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組織實施。推動電子簽章在用水用氣過戶、合同簽訂等高頻服務事項中的應用。落實“一口受理、一表申請、一窗咨詢、聯合踏勘、并聯審批”要求,深入推進水電氣網報裝和相關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關聯事項跨領域集成辦理。持續推動水電氣網等公用企事業單位從企業群眾視角梳理服務事項、優化辦事流程。實行供水供氣服務可靠性承諾制,推行供水、供氣服務可靠性管制計劃,建立健全供水供氣服務中斷、供給不足等補償或賠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