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徐安然 全媒體記者呂靜遠)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各項財政工作意義重大。全市財政部門認真學習貫徹今年全國兩會精神,堅決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爭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基礎,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兜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突出重點領域財政保障,持續健全預算績效管理,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新滁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統籌經濟、財政高質量發展。圍繞年度收入目標,突出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運行分析,加強財政、稅務、自規、執法部門聯動,依法依規組織稅收和非稅收入。同時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覆蓋范圍,健全國有控股、參股企業收益上交機制。在完成全市財政收入目標任務同時,確保“總量全省第三、增幅居中靠前、稅占比不斷提升”。
兜牢筑實“三保”底線。足額編制并嚴格執行“三保”支出預算,加強預算審核,完善運行監測和風險處置機制,切實防范財政運行風險。嚴格落實“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要求,大力壓減非緊急、非必要支出,騰出資金向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傾斜,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拓新抓實新增長點培育。緊緊圍繞“新三樣”產業、八大產業鏈和人才強市戰略,不斷創新出臺財政支持政策,助力高端人才和創新人才項目廣泛集聚,助力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建鏈及多鏈融合,助力推動全市制造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培育財政新增長點。
切實提升財政資金績效。堅持以實行“零基預算”改革為龍頭,切實打破“基數+增長”的預算模式,不斷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著力解決財政資金使用碎片化問題,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集聚效應。鞏固預算管理一體化推廣成果,構建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制度+技術”的管理機制,全面提高各級預算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和自動化水平。善于借助人大審議、審計監督等力量,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