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滁州2月27日電(記者周坤)2月26日上午,在全椒縣人民醫院襄河分院的“日間病房”里,今年78歲的趙奶奶正躺在床上輸液,她因為急性支氣管炎住院治療。每天上午,老伴兒送她來輸液。
“現在可好了,輸完液,中午可以回家,家里什么活兒也不耽誤。不僅離家近,而且花錢少,10天一共才花200多塊。”趙奶奶家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襄河鎮,她對這里的“日間病房”很是滿意。
因為在一年多前,她的老伴兒曾因同樣的病來到市里看病,醫保報銷完,自己還負擔了1000多元。
讓趙奶奶贊不絕口的“日間病房”,是全椒縣針對農村群體醫保需求的新特點、新變化,推進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的新舉措。
全椒縣人民醫院襄河分院的“日間病房”。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按照以前的醫保政策,住院病人必須24小時在病房。但是在鄉鎮衛生院,患者一般都是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一天就輸一次液,有些病人會偷偷跑掉。如果病人跑了,后面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全椒縣人民醫院襄河分院院長王正軍說。
因此,“日間病房”是針對病情穩定、診斷明確患者,采取“白天住院治療,晚上回家休息”的一種新型醫療服務模式。
在全椒縣人民醫院襄河分院,記者看到,這里總共有四間“日間病房”,共13個床位。每個房間干凈明亮,空間寬敞,且都配備了空調。“在這里,我們花著小診所的錢,享受著市里大醫院的環境。”正在吊水的王阿姨說。
全椒縣醫養結合示范縣創建辦負責人韓莉介紹,“日間病房”對規定內病種定額付費,每個病種設定最高限額和患者、醫保支付比例,醫保患者只需按比例支付限額內的費用,超額部分全部由醫療機構負擔。
同時,全椒縣將“日間病床”受益對象由居民醫保擴大到職工和居民醫保全體參保人員,實施病種由原來5個病種擴大到6個中醫病種和7個西醫病種。
“這樣既方便群眾就醫,又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同時也避免了‘小病大治’和‘過度醫療’等問題,大大提高了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韓莉說,據統計,全椒縣自去年5月中旬以來,“日間病床”患者人均自付242元。
白天打針吊水,晚上回家休息,不用等床位又省錢……如今在全椒縣,隨著“日間病房”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享受“隨治隨走”的便利同時,也讓分級診療格局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