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啟動,到2023年全面推開,在滁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大力度向前推進。作為生活垃圾分類的主體,居民的知曉率、參與率如何?近日,記者走進滁城部分小區進行了探訪。
下午4點多,滁城書香雅苑小區居民劉女士拎著兩袋垃圾,來到小區生活垃圾亭房。督導員徐芹接過袋子,打開檢查,“分得都對,來掃個碼積分,月底可兌換獎品”。
“你都教我那么多遍了,再分不好,真說不過去了。”劉女士笑著說。
書香雅苑小區是2021年3月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徐琴印象深刻的是,兩年前,很多居民不習慣,總把各種垃圾混在一起。作為把關人,她一遍一遍地給居民講解、示范。
除了督導員,社區、物業等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聯合共建單位、小區物業、第三方等開展入戶宣傳,并在微信朋友圈、樓棟群發布相關信息,營造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南譙區龍蟠街道永樂社區負責人劉成靜告訴記者。
第三方運營公司負責人劉微介紹,公司在每個生活垃圾亭房都安排了專門的督導員,對居民送來的垃圾進行把關,分得不對的,現場指導居民重分。“此外,我們還推行積分制,即參與垃圾分類可積分兌換獎品,激發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劉微說。
劉成靜高興地說,經過不懈努力,如今,越來越多的居民接受了生活垃圾分類,正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一文明新風尚。
瑯琊區創業北路社區有3個安置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基礎并不好,但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努力,群眾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熱情高漲。
近日,記者來到瑯琊區陽光河畔怡園小區,看到政府配備的垃圾分類亭房環境衛生干凈整潔,旁邊還擺著一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紅黃榜公示牌,上面公布了上個月小區垃圾分類之星的名單。
“根據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情況,我們給各戶打分,得分高的上紅榜,得分低的上黃榜。大家對這個很關注,上了紅榜的積極性更高了,上了黃榜的感到不好意思,下決心努力爭先進。”瑯琊區創業北路社區黨委書記韋邦柱告訴記者。
韋邦柱說,為了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實《滁州市“十四五”期間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他們還有“大招”,即發揮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示范戶4級組織架構體系作用,以黨員家庭為點,以樓層為線,以樓棟為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結合網格化管理及社會力量,一家一戶上門跑,同時積極開展大手拉小手等系列活動,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全覆蓋。
“生活垃圾分類,群眾是主體。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努力,把這項工作常態化開展下去,讓生活垃圾分類融入居民生活的日常。”韋邦柱堅定地說。
“以前,大家就把垃圾往垃圾桶里一扔,各種垃圾混雜在一起,散發出陣陣難聞的氣味,尤其是夏天,蒼蠅、蚊子亂飛,環境臟亂差。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后,生活垃圾投放站點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給小區帶來了新氣象,我們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當然要全力支持和配合,希望人人爭做生活垃圾分類達人。”小區居民張家治說。
滁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滁城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長效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全社會生活垃圾分類意識不斷增強。同時,末端處置系統已建成,滁城餐廚和廚余垃圾日均收集處理量達90余噸。
不過,該負責人也表示,生活垃圾分類全面覆蓋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部分小區桶邊值守力量薄弱。“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以入戶宣傳率、桶邊督導率、廚余分出率為考核重點,細化考核標準,加強日常督導、檢查,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