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政協如何高質量履職?如何助力、服務滁州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加快高質量發展?2023年12月8日,市政協召開了一場主題為“為政協工作來協商”的務虛會,大家盤點2023年,從“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發揮怎么看?”到“兩項改革成效怎么樣?”展望2024年,從“全過程人民民主探索如何深化?”到“協商‘亭’好如何提質提效?”參會者“品菜、評菜、論菜”既講思路和方向,又談對策和辦法,碰撞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共識,共同呈上了一份干貨滿滿的履職答卷。
2023年,市政協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市委“持續擦亮協商‘亭’好品牌,持續豐富協商真好實踐”要求,聚力“干就干最好、當就當先進、爭就爭第一”目標任務,以“231”提升打頭,專門協商機構建設更加成熟定型;以“兩項改革”推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探索路徑逐漸清晰;以建言高質量引領,委員活力與履職底氣持續迸發。四個關鍵詞,開啟滁州市政協一年履職回憶錄。
關鍵詞一:體系
指針撥回2023年初,2023年2月13日,市政協黨組召開了持續深化“一改兩為”新春第一會。會上提出了開年的“關鍵之問”:“231”體系如何提升?協商“亭”好怎樣更好?開啟了“231”工作體系3.0版本的深化之路。
推動專門協商機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市政協黨組扭住了體系建設這個“牛鼻子”。
2020年,滁州政協構建“231”工作體系,即:打造協商“亭”好“一個品牌”,深化推進委員進社區和聯絡組“兩項改革”,提升協商質量、完善協商機構、培育協商文化“三項任務”。幾年來,“231”年年謀劃、年年改進,已經成為全市政協上下共推的工作成果,得到省政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
2023年,市政協不提新口號、賦予新內涵,堅持“一個體系抓到底”,把“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路徑”作為“231”體系的謀劃重點,提出了29個方面、83項任務。
體系繪就,要大家一起干。
市政協堅持季度現場交流推進機制,組織8個縣(市、區)、9個專委會一起探索,各有側重。2023年,圍繞“以協商‘亭’好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主線,召開了四次現場交流推進會,場場設主題、季季有收獲。天長、來安探索找準“盼的事”,大力推廣“碼上掃”,實現“馬上辦”,多條社情民意直報省政協;明光、鳳陽打造縣級協商品牌,“滿意在明”“協商鳳進”助力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鄉風文明;全椒、南譙等地探索基層協商規范,“六事”工作法、“四事四診”協商法實踐富有成效;定遠、瑯琊等地探索平臺融合,“融匯優和美,云暖幫同樂”等社區工作室特色鮮明。
同時,為了推進履職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市政協制定《市政協界別召集人名單》《關于加強鄉鎮(街道)、開發區政協工作聯絡組建設的指導意見》,起草《關于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的實施意見》《關于完善民主監督制度機制的實施意見》,不斷加強協商民主制度體系建設,推動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關鍵詞二:質量
鏡頭推近,來到了2023年度“農業強市”資政會現場。會上,就滁州農業如何增糧增收、轉型升級、融入長三角,首席專家輔導、智庫人員發聲,企業家建言,資政會開成了農業強市的統一思想會、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的動員會。“主題契合度高、形式創新度高、調研精準度高、建議質效度高。”市委書記許繼偉給予高度評價。《人民政協報》圍繞“安徽滁州政協資政會創新帶來了什么?”重點報道,《安徽日報》等媒體專題跟進并報道。
創新的背后,是對調查研究的認真對待,是對言之有策的精益求精,更是對協商質量的不懈追求。
2023年以來,市政協堅持把助滁發展作為履職第一要務,緊盯市委、市政府關注重點,做精做強協商“主陣地”,以高質量的協商議政,推動協商“亭”好的履職實踐更好融入大局、服務大局。
聚焦發展難點、社會熱點,做精專題協商。一個分管主席帶著一個專委會,圍繞“做強職業教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興產業研發平臺建設”“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預制菜產業發展”“盤活滁州古城文旅資源”等議題搭臺協商,讓相關方參與、讓部門回應、讓黨派界別發聲,場場充分協商、深度建言。市政府分管領導充分肯定協商成果,要求有關部門認真吸納。
圍繞主導產業、重點領域發展,借力省政協平臺發出滁州聲音。跟進“中國光伏大會”,在省政協全會作“打造光伏產業新優勢”口頭發言,助力打造“光伏第一城”;跟進“一體化發展”,在省政協“人才引領驅動”“恢復和擴大消費”“農業強國先行省”等資政會、專題協商會上作口頭發言5次,一些加快滁州發展的建議引起省級重視、吸收采納。省政協主席唐良智關懷推動了加快寧滁城際鐵路南京段建設,江蘇省政協作專項回復;《建議加快長三角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獲評“省優秀社情民意信息”;《關于加快蘇皖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的建議》被省政協采納。
關鍵詞三:改革
激活委員動能,是政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關鍵抓手。委員活力從哪里來?市政協推深做實“兩項改革”。
2023年9月25日,市政協“委員進社區、常委在行動”現場觀摩推進會上,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交流互鑒,對各委員小組推進基層協商和開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探索實踐進行充分研討。
近年來,市政協把“委員進社區、常委在行動”和鄉鎮(街道)政協聯絡組作為參與基層治理的主抓手,在推進“兩商銜接”中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路徑。
“2023年,我們把改革的重點放在探索用協商‘三事’釋放治理效能,擦亮協商‘亭’好。”市政協主席汪建中表示。
2023年,政協“兩項改革”又有了質的突破。
委員小組實現主城區全覆蓋。在主城區,將滁城268名市委員與16名省委員、176名兩區委員混合編組,把18個委員小組擴編至30個,實現68個社區協商履職全覆蓋。在縣鄉,縣政協牽頭,鄉鎮聯絡組、委員小組召集,三級委員報到。2023年以來,主城區委員小組組織“微協商”156場、實現“微心愿”60多個,解決急難愁盼80多件,月協商、月精彩。
召集人到聯絡組實現新跨越。2022年,市委常委會決定成立鄉鎮政協聯絡組,鄉鎮政協召集人轉型為聯絡組,實現了大跨越。轉型之后,如何規范運行、如何發揮作用?市政協重抓聯絡組功能發揮,出臺聯絡組建設指導意見,推動各縣(市、區)規范掛牌、加快建設。目前,全市117個鄉鎮(街道)政協聯絡組(正科)全部到位,做到“有場所、有標牌、有人員、有制度、有履職、有案例”,委員在基層履職的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一年來,聯絡組常態開展“微協商”活動400多場次,視察、監督等活動500多場,報送社情民意340多條,70%的建議被采納。
“兩商銜接”從實踐探索上升為規律研究。如何推動協商議事更加規范,提升基層協商實效?在協商過程中,市政協總結實踐經驗,緊扣“三事”做文章。在找準“盼的事”上,聯動“12345”熱線,對接“民聲呼應”平臺,讓群眾多發聲,讓委員好選擇,共收集報送社情民意信息20期,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期期批辦,群眾出行惦記的三件事、杜絕中小學生使用鼻吸“能量棒”、優化滁城電梯運行效率等建議得到相關部門重視采納。在做細“商的事”上,靈活搭臺協商,突出各方參與,力求充分協商,就住宅小區業委會成立及規范運行、9條道路移交、遵陽街路口改造、凹字樓移交使用等聯動協商,有效化解難題36件。在督促“辦的事”上,把委員小組變成監督小組,跟進“微監督”,推動化解農民工欠薪、物業信訪、征地矛盾等問題200多件。
“兩項改革”充分釋放了委員履職活力,現在,滁州鎮鎮有政協組織、村村有委員協商,協商“亭”好已成為具有滁州辨識度的履職品牌。
關鍵詞四: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緊扣這兩項任務,市政協著力創新機制,組建專班開展調研,加長短板,推動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
“鑒于房產形勢的新情況新變化,2023年10月份起就應對問題樓盤逐一梳理、分析研判,發現隱患立即介入處置,防止問題拖久拖大。”政協委員章慶亞在座談時說。圍繞“保障農民工權益”專題,市政協社法委聯合市人民檢察院開展專項視察工作,邀請政協委員來監督,以“檢察藍”助力矛盾化解,形成視察報告,并獲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助力解決老百姓的煩“薪”事。
2023年以來,聚焦保護民營經濟、維護公共利益、關愛特殊群體等領域,市政協與市人民檢察院聯合探索了協同監督模式,“政協+檢察”雙向奔赴,“民主監督”與“法律監督”同頻共振。
在民主監督上,聚焦成果落地,凝聚部門合力。建立“政協+檢察院”協同聯動監督機制,聯動公安局開展“請委員監督”行動,先后就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小區物業管理等協同視察、聯合督辦,民主監督逐步從“政協推、委員督”向“廣參與、一起督”轉變。
在界別工作上,深耕服務界別群眾,全方位強化聯系服務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建好界別陣地。在滁城,整合打造27個界別委員工作室,構建了界別工作室、委員工作室、委員小組三位一體新陣地;一方面,拓展界別活動。堅持在特色活動中服務群眾、聯系群眾,組織開展文史育人、捐資助學、法律援助、醫療義診等特色活動140余場次,服務界別群眾超千人次。
除此之外,提案創新也是2023年一大亮點。
市政協持續放大書記市長領銜督辦提案影響,帶動黨政部門重視提案、辦好提案。書記、市長分別以“對標提升,持續打造一流‘亭滿意’營商環境”“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主題,各督辦5件重點提案。創新將45件重點提案分專題交由9個專委會督辦,推動“一委專辦”到“九委聯辦”。就256件重點提案開展“集中督辦月”,20余家重點承辦單位與提案者面對面議、點對點辦,推動“一次辦理”向“閉環跟進”轉變。2023年以來,共審查立案提案357件,全部辦結,滿意率100%。相關做法在省政協提案工作座談會上作經驗交流。
強體系、抓質量、推改革、求創新,這構成了市政協2023年的年度主旋律,也打下了2024年的履職新基礎。
協商“亭”好品牌因常進而常亮,“協商真好”實踐因篤行而愈豐。新的一年,市政協將賡續前行,在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滁州路徑、助力現代化新滁州建設中展現新作為、書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