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全域旅游主動脈,瞄準需求開發旅游產品,做優服務提升游客體驗
讓長三角游客戀上“滁州康養旅游”
日前,一批上海游客在明光連玩6天,返程時仍有些戀戀不舍。游客王秀萍深有感觸地說,嶺上風光很美,親近自然的旅游項目特別吸引人,尤其是當地的特色美食更是一絕,這里是一個適合康養旅游的好地方,“今后我會約上親朋好友再來”。
“不僅有醉翁亭、瑯琊寺等名勝古跡,而且還有飛越叢林等項目,古代與現代相交融,既有看頭,也有玩頭,真是不虛此行。”上周末,南京游客劉新保為瑯琊山風景區帶來的新體驗點贊。
……
如今,皖東獨特的山水資源正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各地游客蜂擁而至。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游客數量大幅增加,其中八成以上來自長三角地區。
從過去的“到長三角旅游”,到現在的長三角大城市人到滁州旅游。這是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大力發展旅游業帶來的積極變化。
打通全域旅游主動脈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健康需求和旅游觀念也在不斷升級,康養旅游隨之興起,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旅游市場的新風向。
作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重要城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核心區城市之一,滁州區位交通優越、歷史文化厚重、生態資源豐富、景區景點富集,具備發展康養旅游的基礎和條件。
如何把發展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勝勢?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區位優勢和江淮分水嶺區域資源特色,建設滁州江淮分水嶺風景廊道,打通全域旅游主動脈,激發旅游業發展新活力。
滁州江淮分水嶺風景廊道主線總長420公里,跨聯全市8個縣(市、區)、35個鄉鎮、119個行政村,串聯全市100多個景區景點,徹底改變過去景區景點分散現狀。
圍繞該風景廊道,我市建設旅游集散中心、服務驛站、停車場等配套設施330處,新增旅游標識標牌2500多塊,主廊道和支線設置路面彩色標線及形象LOGO超600公里;建成“一碼游滁州”智慧文旅綜合服務平臺,創新開發風景道電子導覽系統,實現全域景區景點“雙語介紹(普通話和滁州方言)”、周邊旅游產品及配套設施“一鍵尋找”;結合鄉村振興工程,開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優化風景道環境風貌,實施鄉村旅游“微創意、微改造”,建設“雙微”提升點300多處,打造旅游“打卡點”100多處。
我市還出臺安徽省首部鄉村旅游立法《滁州市鄉村旅游促進條例》,實施《滁州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若干政策》《滁州市旅游業發展獎勵辦法》《滁州市自駕游招徠專項獎勵辦法》等系列政策,擴大“引客入滁”渠道,吸引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實力民企等投建項目和參與品牌運營。
與此同時,各縣(市、區)圍繞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八個主題區段,彰顯區域形象和個性特質。各地還聚焦旅游品牌創建,加快傳統景區提質升級,推動多產業“+旅游”融合發展,培育農家樂、民宿、營地等新業態產品96個,特色旅游鎮村21個,建設紅色、非遺、藝術等文旅融合基地20多處,開發鄉村特色旅游線路20多條。
新賽道上奮力奔跑
眼下,打造長三角康養旅游目的地已成為全市發展共識,各地正在旅游“新賽道”上奮力奔跑。
“我們辦節慶活動,與合肥、南京、上海等地旅行社合作開展‘旅游互動,游客互送’,把游客導入明光景區,同時精心安排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產品,以良好的旅游資源和優質的服務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明光旅游。”明光市文旅局副局長王剛告訴記者,明光市依托南部的丘陵廊道和北部湖泊平原,目前正在啟動編制老嘉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抹山風景區規劃設計,今后隨著規劃設計的落地實施,明光康養旅游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過去的瑯琊山只有醉翁亭、瑯琊寺等幾個景點,太單一,為了適應發展需要,在創建AAAAA景區的帶動下,我們新建了瑯琊閣、飛越叢林、南門民俗、二道河漂流等一批項目,未來還計劃建設清流關遺址公園、西麓山野民宿集群等15個項目。”瑯琊山管委會主任嚴明說,打造長三角康養旅游目的地,給瑯琊山風景區帶來了加快發展的新機遇,他們將全力以赴抓項目建設,積極創新營銷模式,把更多的外地游客導入瑯琊山,把優質旅游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康養旅游是一篇大文章,需從整體上進行謀劃。”市文旅局局長楊茜表示,他們已經完成《滁州市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市的方案》起草工作。下一步,他們將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聚焦游客需求,不斷完善旅游設施,豐富業態產品,激發文旅消費,優化服務環境,推動全市旅游產業發展特色化、品牌化、市場化,加快建設長三角康養旅游目的地,讓越來越多的長三角游客戀上“滁州康養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