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11月30日電(記者周坤)安徽是中醫藥資源大省,‘北華佗、南新安’久負盛名,那么如何讓中藥產業“精華”插上現代化產業化的翅膀,實現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11月30日,在安徽省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劉志榮稱,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要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謀劃推進,提出創建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部署實施中醫藥產業發展“十大行動”。
據悉,今年8月,安徽省衛生健康委聯合12個省直有關部門印發了《實施安徽省中醫藥產業發展“十大行動”(2023—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
該《行動》明確了安徽省以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為引領,強化市場化運作的手法步法打法,強化產業化發展思路,堅持中醫與中藥融合、事業與產業融合、傳承與創新融合,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以大服務引領大事業、大事業促進大產業,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行動》中提出,圍繞道地皖藥品種培育、種子種苗繁育、中藥材規范化規模化種植、中藥材產地趁鮮加工等方面提出具體路徑,力爭實現安徽省優良品種產業化,建設100個“十大皖藥”產業示范基地,規范化、規模化種植面積占比達50%以上。
強化中成藥大品種、新品種、名品種在本地轉化落地,推進“名方”向“名藥”轉化,力爭3年內引育5個大品種落地,推動10個院內制劑轉化為中藥品種,通過轉化與引進等方式實現5個經典名方向中藥新藥轉化。
并且,實施“十百千”人才培育行動,重點培養10名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和岐黃學者,500名中醫藥省級名中醫、1000名徽鄉名中醫。打造20個中醫藥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
《行動》中強調,強化統籌和頂層設計,加快市場質量管理體系再造,推動亳州中藥材市場現代化、國際化轉型升級,推動皖藥產品進入100個國家和地區,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中藥進入國際市場的橋頭堡。
在中醫藥服務方面,安徽省將構建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打造“新安醫學”和中醫藥健康服務品牌。推動中醫藥與醫美、康養、旅游、食品等融合,催生新產品、新業態。
通過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精準定向“雙招雙引”,大力培育中醫藥專精特新企業、龍頭企業、上市企業,力爭引進5家中藥頭部企業,培育3家中藥上市企業、10家以上規模過10億元的中藥企業。
并且,靈活運用省市專項引導資金,增加政策制度供給,加快推動亳州現代中藥新興產業基地、大別山“西山藥庫”等產業集聚區建設,建設5個以上中藥產業基地(園區)。支持亳州市建設六大中心,力爭中醫藥全產業鏈年產值達到2600億元,打造全國中藥產業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