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基礎在實體、支撐在產業。
從沖刺全省第一方陣到沖進并站穩全省第三,滁州靠的是實體經濟發展的“硬支撐”;面向未來“追趕跨越”,滁州也要依靠實體經濟“響亮作答”。
經濟運行、創新型省份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項工作均居全省第一;其中,經濟運行連續七個季度居全省第一,創新型省份建設連續兩個季度居全省第一。此外,鳳陽縣在全省59個縣(市)經濟運行排名中位列第一,瑯琊區在全省45個區經濟運行排名中位列第三。三季度,全省16個省轄市“賽馬”“PK”,滁州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奮斗答卷。
復盤“答卷”背后的成功邏輯,根源在于滁州始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產業強市,推動實體經濟壯筋骨、上臺階。富有“含金量”的三季度“報表”,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實做優做強實體經濟的信心。鼓足干勁乘勢而上,我們仍然需要堅持把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推進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大干四季度、實現“全年紅”。
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關鍵要盤活“存量”。要持續推動光伏、半導體、汽車及裝備制造、新能源電池、醫藥器械、智能家電、綠色食品、新型化工八大產業提質擴量增效,進一步做大規模、做優特色,加快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要聚焦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精準開展點對點招商、專業化招商、產業鏈招商,做深做實項目儲備,加快在建項目進度,推動更多項目落地投產達產,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核心要擴大“增量”。要以“鏈長制”為抓手,緊盯“新三樣”,準確把握產業發展新風口,推動各類要素、資源、人才等向重點產業集聚,厚植新優勢、搶占新賽道。要瞄準產業發展風口,聚焦創新研發和場景應用,加大十大新興產業項目招引力度,強化未來產業培育力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重點要提升“質量”。要把握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引導企業推進生產工藝和設備改造升級、更新迭代,推動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向技術工藝高峰攀登,實現轉型升級發展。要加快發展金融、物流、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績可貴,未來可期。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腳踏實地、堅守實業,全力以赴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持續奮進中保持和厚植滁州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