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10月19日10版)
“通過‘線上+線下’的全鏈條監管,搞清楚惠民惠農資金‘來龍去脈’,確保資金按規定發放到位,不僅要在‘虛報冒領’‘雁過拔毛’‘優親厚友’等問題上進行精準監督,也要在資金申報、審核、撥付等環節進行‘體檢’,確保監督責任落實落地。”日前,鳳陽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在監督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時說。
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聯合縣財政局多次開展專項監督工作,深入涉農主管部門及所屬站所、村(社區)等地開展“現場解剖麻雀式”專項監督6次,發現各類問題29個,并作出相應處置。
今年初,該縣紀委監委開展“1+5+N”專項監督行動,聚焦鄉村振興、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等方面,制定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專項監督工作方案,成立專項監督工作組,重點查處發放不精準、不及時、虛報冒領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等問題。通過實地調研、走訪,暢通信訪舉報渠道,聚焦群眾反映強烈、涉嫌“微腐敗”的重點信訪舉報,全面起底惠民惠農等領域問題線索,綜合分析研判,拎出關鍵和要害,對惠民惠農資金重點線索掛牌督辦,對巡視、巡察等移送的問題線索優先辦理,集中力量查辦一批典型案件。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監督”平臺進行大數據比對,織密織細村級小微權力風險隱患排查網,建立科學、實用的資金監督長效機制,讓一切違法違規行為無處遁形。全縣18.68萬農戶,發放涉農補貼資金4.1億元,全部無差錯兌現到位,讓農民的“錢袋子”都“顆粒歸倉”,讓國家惠民惠農政策落地見效。
“堅持以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問題專項監督為抓手,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將持續推進該項資金依法依規專款專用,確保各項惠民惠農政策落地見效,進一步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鳳陽縣財政局負責人說。 (朱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