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記者從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自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以來,安徽省金融專項組全體成員單位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籌推進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各項任務,目前,18項金融改革任務已全部實施,提前完成建設三周年目標任務,形成改革試點經驗、制度創新案例超30項,其中3項入選國務院自貿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聯合滬蘇浙印發《長三角地區跨省(市)協同授信指引》,信貸資源在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實現暢通流動與高效配置。
眼下,在安徽各地,常能見到江浙滬企業的身影,而這些企業成長壯大的背后,可能還有部分資金來自江浙滬地區。銀行跨區域聯合授信,在安徽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2022年審批長三角地區跨省(市)聯合授信22筆,作為主辦行20筆,授信總額105.1億元。”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
無錫普天鐵心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在安慶市設立子公司——安慶新普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建設“年產30萬噸變壓器鐵心項目”。“得知企業融資需求之后,與無錫分行制定跨區域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成功審批貸款6億元,安徽分行為牽頭行,份額3億元。”上述負責人表示。
截至6月末,全省銀行機構在長三角區域協同授信金額達643.6億元。同時,賦予自貿試驗區部分省級金融權限,將金融機構部分業務改為事后備案,實施“信用報告替代合規證明”企業上市新模式,企業辦理時限由原先最長6個月縮短為3個工作日。
此外,蕪湖片區落地全省首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蚌埠片區發行全省首單自貿試驗區離岸人民幣債券。
科創金融方面,銀行機構累計為片區內高端制造業、“雙基”產業鏈投放信貸資金760億元,近3年年均增幅超25%。
合肥片區在全國率先實踐“貸投批量聯動”模式試點,截至6月末,幫助249家科創企業獲取股權投資45.43億元。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安徽外貿頂住了壓力、穩住了規模、提升了質量,前7個月進出口總體平穩,重點地市穩定增長,“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保持強勁。
此前,合肥海關發布安徽前7個月進出口數據。今年前7個月,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511.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其中,出口2993.7億元,增長12.6%。整體看,外貿進出口運行平穩、符合預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數據顯示,前7個月,安徽省16個地市中,有8個外貿保持正增長。其中,安慶、蕪湖、淮南、阜陽、銅陵進出口增幅超兩成,分別增長70%、38.5%、27.6%、21.6%、20.4%。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梁巍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