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報】農業產業化接地氣更有底氣

微信截圖_20230818230147

《安徽日報》(2023年8月18日12版)

定遠縣建設14個鄉鎮產業園區,把工廠車間搬到田間地頭——

農業產業化接地氣更有底氣

定遠縣三和集鎮產業園。許慶濤 攝

三和集鎮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內,工人正在加工千張。縱 強 攝

定遠縣桑澗鎮已實現鵝資源要素集聚和最優化配置。顧亦飛 攝

今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

如何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省委、省政府近日召開的全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強調,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走在前列,就要下更大功夫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

記者近日在定遠縣蹲點調研時了解到,作為農業大縣,該縣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立足鎮域農業優勢資源和產業基礎,全力承接長三角等地區產業轉移,因地制宜、統籌布局,規劃建成張橋輕紡藕塘花生、桑澗鵝等14個鄉鎮鄉村振興產業集中區,既帶動了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又逐漸成長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有力推動了定遠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當地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增值文章,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積累了經驗。

延鏈補鏈強鏈

做好產業增值大文章

為什么在安吉,“一片茶葉”就能打造出一條產值超30億元的茶業全產業鏈、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8800多元?

定遠有沒有土特產?

不僅有,還十分豐富。

作為農業大縣,定遠縣水稻種植面積超150萬畝,小麥種植面積超130萬畝,生豬出欄量居全省第一位。“種植、水產、畜牧、食用菌……定遠都有,但是沒有做強,附加值低。”定遠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會明說。

最典型的就是藕塘花生。年種植花生1萬多畝、年銷售花生超5萬噸的藕塘鎮,是皖東地區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卻長期停留在“收購花生、脫殼加工、賣花生米”的層面,利潤微薄。

怎樣才能挖掘出藕塘花生的最大潛力?對照安吉樣本可以發現,關鍵在于形成全產業鏈,把附加值高的產業吸引過來。經過兩次深入藕塘鎮調研,定遠縣最終決定在該鎮專門打造一個花生產業園。

“到定遠建廠,主要就是考慮這里的原料優勢。”鑫藕塘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率先入駐花生產業園,租了兩棟廠房建了5條生產線,主要生產花生糖、五香花生米、麻餅等十幾個與花生有關的產品,年銷售額達8000萬元。

“一開始企業都很猶豫,但是通過招商引資,花生產業園的廠房反而不夠用了,因為很多‘買全國賣全國’的企業也來入駐了。”劉會明說。

藕塘花生產業園目前已有9家企業入駐,全部達產后年創產值3.85億元,年利稅0.35億元,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215人,同時帶動當地農戶種植花生約12000畝,形成一條從種植、采收、加工到農副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條。

藕塘花生產業園的成功,堅定了定遠縣發展鄉鎮鄉村振興產業園(集中區)的決心。

立足鎮域農業優勢資源和產業基礎,定遠縣圍繞當地農業主導產業統籌布局,初步建成藕塘鎮、倉鎮、池河鎮、爐橋鎮、張橋鎮、朱灣鎮、永康鎮、三和集鎮、連江鎮、二龍回族鄉、蔣集鎮、西卅店鎮、拂曉鄉、能仁鄉等14個鄉鎮鄉村振興產業集中區,形成以“一園一鏈”為格局、“園+鏈”為導向的產業模式。

“鄉鎮產業園不求高大上,初衷就是解決當地農產品的初加工、深加工問題,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劉會明說,加工企業入駐以后,會向產業鏈兩端延伸,這給土特產帶來了更大的增值空間。

定遠白鵝是當地另一張“土特產名片”。2022年,定遠縣肉鵝飼養量達80萬羽,出欄320萬羽;養殖種鵝20萬羽,年孵化鵝苗1000萬羽,孵化能力位居全省首位,并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為進一步壯大鵝產業鏈,定遠縣在桑澗鎮規劃建立了禽類蛋白產品一體化產業園。

“繼續圍繞鵝屠宰精深加工、冷鏈倉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拉長鵝產業鏈條,提高鵝產業的整體效益。”定遠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股負責人說,該縣規劃在3年內建成年養殖規模達2000萬羽的“百億元鵝產業”。

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

承接產業轉移謀發展

2021年7月5日,在江蘇省太倉縣璜涇鎮打拼近20年的管仕成,向前來調研的定遠縣領導說:“我們想回家。”5個月后,他便成功帶著設備搬進了老家定遠縣張橋鎮的輕紡產業園,創辦了滁州市千絲露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藕塘有花生、桑澗有白鵝,我們有啥?”眼見兄弟鄉鎮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鄉鎮產業園,張橋鎮鎮黨委、政府負責人十分苦惱。

“定遠在外從事紡織業的務工人員多達10萬人,沒有產業,就造一個!”縣領導的一句話,瞬間為張橋破了局。

瞄準滬蘇浙等地紡織企業外遷、產業轉移的發展機遇,張橋鎮規劃打造承接紡織產業轉移的鄉鎮產業園。園區規劃總面積1800多畝,于2021年開始全面建設,目前用地1522畝,引進蘇州市盛澤鎮、黎里鎮和太倉璜涇鎮等地的紡織企業38家及天長市生產乳膠手套企業1家,總投資約為48.8億元。園區全面投產運營后,年產紡織品30億米,年產值57億元,年利稅7000萬元,可帶動穩定就業5000多人。張橋輕紡產業園二期規劃約1564畝,目前正在做區域性規劃編制。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給安徽加速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而定遠縣手握資源、區位、勞動力等多種要素優勢,定當乘勢而上。以鄉鎮產業園為契機,定遠縣搶抓長三角產業轉移和外出人員返鄉創業機遇,大力實施“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工程,巧借長三角“東風”搭上一體化“快車”。

產業承接長三角,服務對標滬蘇浙。定遠縣從規劃入手,加強頂層設計,每個鄉鎮都預留了產業空間,同時抓住國家投資機遇,全力推進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倉鎮農民工創業園原來只有兩個企業,一直不溫不火。倉鎮鎮黨委、政府堅持黨建引領,在農民工創業園的基礎上打造倉鎮村企聯建產業園,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吸引人才返鄉創業,產業園面貌煥然一新。目前,產業園已建成19棟標準化廠房,已有4家企業入駐,其中規上企業3家、擬申規企業1家。

安徽三維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盛懷元是蘇州人。“我們企業原來在蘇州,整體搬遷來定遠,公司的高管都轉移過來,以后要‘背井離鄉’在定遠打工了。” 盛懷元笑著說,企業主要生產蔬菜水果、烘焙、生鮮魚肉的包裝盒,年產能在2.2萬噸左右。“到定遠來,主要是因為企業規模壯大了,需要更大的廠房。”盛懷元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發展穩定,接下來還將延伸制作飯盒等接觸類包裝產品,同時積極開展可降解包裝產品的研發,逐步向可降解材料轉型。倉鎮副鎮長陸園園表示,未來倉鎮村企聯建產業園將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備、生態環境優美的新材料產業園區。

強集體富農民促增收

農村經濟活力漸增強

以花生聞名的藕塘鎮,過去幾年花生種植卻難成規模。因為收入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但如今在花生產業園帶動下,情形大為改觀。初秋時節,在該鎮大梅村等地可見萬畝花生地郁郁蔥蔥。

“今年我們聚力打造萬畝花生種植基地,引導13個村集中連片種植花生12000多畝。”藕塘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昌富說,在擴種本地花生品種的同時,還引進高產油食兼用型花生“冀花113號”在大梅村試種2000畝,兩年內有望推廣至5萬畝。

藕塘鎮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吸引更多農戶種植花生。農戶種植本地小白沙花生,由鎮級強村公司按畝產400斤、單價不低于市場價格實行“訂單式”回購,鎮政府再給予種植農戶每畝200元獎補。種植“冀花113號”花生則由中好集團按4.5元/斤或高于市場價0.5元/斤統一回購,畝均純收入達2200元至2500元。

鄉鎮鄉村振興產業園促進了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向兩端延伸,一方面帶動農產品上行,另一方面也帶動一產壯大。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人氣”,增強了農村經濟活力。

在三和集鎮產業園一個豆制品廠工作的李娟告訴記者:“這里離家近,一個月能拿3000多塊錢,工作也輕松,比外出打工還強。”在外打拼了20多年的中年漢子梅其飛也回到了藕塘,“我原來在合肥的食品企業工作,聽說家鄉建產業園就回來了,憑著經驗在家鄉當上了生產廠長。”梅其飛對記者說,現在能就近上班和照顧父母,讓他十分安心。

“花生產業園建成后,帶動19名村民就業。另外我們16個村抱團成立安徽紅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加工花生米,大徐村投入40萬元,去年分紅8萬元。”藕塘鎮大徐村村支書司圣軍說。

產業園建設過程中,定遠縣各鄉鎮因地制宜,摸索出一系列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增收的途徑和模式。陸園園說,該鎮產業園在建設上采取了黨建引領、村企聯建的新模式,即由6個村利用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共建標準化廠房,采取固定資產“入股分紅”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2022年,產業園共帶動6個村集體經濟增收270余萬元,隨著產業園不斷壯大,這6村都有望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百萬元的目標。

截至2022年底,定遠縣整合村級土地、產業等各方面資源,已注冊“強村富民”公司35家,累計注冊資金1.3億元。2022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約1500萬元,收入在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達120個、占55.05%,其中10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50個、占22.94%;8個鄉鎮實現“整鄉推進”5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強村的目標任務。

談到如何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定遠縣委書記鄒軍表示,在穩步推進鄉鎮產業集中區建設基礎上,該縣將重點做好“精”和“亮”兩篇文章:“精”是結合鄉鎮產業園實際,從過去的招商引資一哄而上,逐漸轉變為招商選資有的放矢,全力培育招引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項目,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亮”則是圍繞豬、蝦、鵝、菌、草(秸稈)“5+N”特色產業,重點打造糧食、生豬、鵝、牛、羊“5個百億級”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爭創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力把鄉鎮特色產業、特色產品作為定遠一張靚麗名片打出去、打響亮。

責任編輯:郭新星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怡红院免费手机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播放a|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中文 | 91蝌蚪在线视频| 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观看美女|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欧美在线观看第一页|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视频网站| 青娱乐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一本之道高清在线| 日本在线|中文| 亚洲加勒比在线|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网址|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一个人www免费看的视频| 日本xxxxx高清视频| 九九热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影院2019|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japonensis19一20刚开始的| 成年性午夜免费视频网站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高清|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久久欧美熟妇WWW| 国产xxxx做受欧美88xx00tube|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三年片韩国在线观看| 无遮挡无删动漫肉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