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一個個“紅馬甲”穿梭于背街小巷的各個角落,忙著撿拾垃圾、美化環境;清涼的空調房里,孩子們坐在社區開辦的暑期愛心課堂,輕聲吟唱著一曲曲美德小童謠;嶄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老兄弟老姐妹早已成為科學養生課的常客……在南譙區腰鋪鎮,這樣美好幸福的生活場景,每天都有精彩演繹。
今年以來,腰鋪鎮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猶如一支支絢麗的畫筆,濃墨重彩地勾勒鄉村振興新景、描繪百姓幸福底色。
“村里環境越來越好,生活品質越來越高,住在這里心情特別舒暢。”姑塘村村民張道秀,滿臉洋溢著笑容。前不久,在村里舉辦的“彩虹節”大舞臺上,張道秀帶著姐妹們“秀”出精心編排的一場廣場舞,讓左鄰右舍大開眼界。
“醫保繳費、養老認證等,好多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操作,太方便了。”這讓二郎村的黃永仕老爺子非常高興。原來,黃永仕因為殘疾長期坐輪椅,村里黨員志愿者便主動上門,手把手教會他使用“皖事通”。
梅鋪社區藝境山城小區楊傳松老奶奶,這段時間雖然忙碌卻很充實。暑假天熱沒地方去,她便帶著孫子三天兩頭到社區參加活動。“小孫子學畫畫,我學健康手指操,都沒閑著。”楊奶奶樂呵呵地說。
作為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腰鋪鎮精心設置的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打通了宣傳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這里,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成為培育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
在這里,志愿者常態化開展身邊好人故事、護苗小課堂、文明禮儀、移風易俗等宣傳教育。在這里,通過休閑娛樂、寄學于景等方式,在寓教于樂、潛移默化中,群眾在耳濡目染中汲取文明“因子”。
在腰鋪鎮北大門,原本一處破爛不堪、鮮有人跡的廢棄磚窯場,如今改造成為煥然一新、熱鬧非凡的公園驛站。今年暑期,精心設置的文化長廊、翻翻樂游戲區,讓這里成為戶外勞動者消暑納涼的好去處,也是附近村民接受美德教育的“打卡地”。
一件件辦到百姓“心坎里”的民生實事,一堂堂帶著“泥土味”的理論宣講,一套套送到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大餐……把群眾天天有感的小事作為文明實踐的主攻方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讓黨的聲音更接地氣。
緊緊圍繞群眾新需求,積極探索文明實踐新路徑,腰鋪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陣地,廣泛開展貼民心、惠民生、接地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通過提供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以真情服務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凝聚昂揚向上精神力量,讓文明之花遍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