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定遠縣著力破解教育管理難、服務保障難、作用發揮難等問題,探索建立“333”工作法,有效實現流動黨員“管得住、管得活、管得好”,確保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讓流動黨員安家有為。
“三舉措”確保流動黨員“不失聯”
“三舉措”構建摸底排查責任網,確保流動黨員“不失聯”。推動流動黨員管理網絡化,建立流動黨員檔案,實行動態管理。
健全網格。在全縣258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流動黨員服務點,配有支部委員或黨小組組長的聯絡員,依托黨員干部、老黨員、網格員等群體力量,構建全域信息“一張網”,動態調整6000余名流動黨員信息臺賬,整體實現“一村一表、一鎮一冊、一縣一庫”。
定期排查。每半年以村(社區)黨組織為單位,通過黨統系統查詢、電話微信聯系等方式開展基本信息排查,掌握流動黨員的基本情況,做到外出時間、流向地址、從事職業、聯系方式、黨費收繳、參加活動“六個清楚”。采取黨支部核查與流動黨員報告相結合方式,逐一理順流動黨員組織關系,做好組織關系轉接工作。
跟蹤提醒。由黨支部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返鄉時進行核驗。針對工作變化頻繁的外出務工流動黨員,安排表現優秀的在家年輕黨員,“一對一”結對聯系,對未能及時交納黨費或不經常參與組織生活的流動黨員,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進行提醒教育,督促整改落實。
“三機制”確保責任壓實“不缺位”
“三機制”實施教育管理組合拳,確保責任壓實“不缺位”。創新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新模式,強化流動黨員日常教育管理。
線上+線下教育機制。通過微信群、先鋒定遠等平臺,集中開展“微信推學”,組織“線上微課堂”互動交流活動,及時宣傳黨的政策理論。組織流動黨員在春節、“十一”等重要節假日,采取讀書沙龍、黨課分享等形式,做好流動黨員集中教育管理。推行“季度走訪、節日問候、年終座談”制度,了解工作、生活信息,加大日常關心力度。
流入地與流出地共管機制。按照流出必報告、流入必報到、每年必匯報、返回必查驗的“四必”原則,打通雙向管理壁壘,鼓勵流動黨員參與到流入地經濟發展、文明創建等具體事務中,消除流動黨員距離感。實現從“流入”變“融入”。
“1+N”清單化服務機制。“1”是組織關系轉接提醒回訪機制,應轉盡轉做好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及時納入流入地黨組織管理;“N”是選派黨建指導員、保障工作經費、開展黨員承諾踐諾等共性機制,建立完善管理服務責任體系,推動流動黨員有序有為。
“三工程”確保作用發揮“不缺失”
“三工程”筑牢鄉土感情連接橋,確保作用發揮“不缺失”。打好鄉土感情牌,發揮橋梁連接線作用,實施“三大工程”,激勵流動黨員發揮作用。
實施“安家定心”工程,積極依托駐外辦事處、行業協會等機構,在流動黨員較為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動黨組織,助力流動黨員安好“家”、定好“心”,共建立流動黨組織10個,定遠縣駐太倉流動黨委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實施“回家放心”工程,深挖細掘流動黨員資源和潛能,充分釋放流動黨員“雙招雙引”力量,持續擦亮“亭滿意·定放心”營商環境品牌,讓流動黨員安心投資興業,變“流量”為“留量”。
實施“歸家順心”工程,持續細化信用貸款、技能培訓等幫扶措施,定期向流動黨員發布就業信息、“雙招雙引”政策,政治素質高、致富能力強的流動黨員,及時納入村后備力量培養。(張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