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工作干咋樣,“賽馬場”上見真章。
7月20日上午,全省二季度“賽馬”會如期而至。
開會伊始,滁州市、宣城市、安徽省醫保局、安徽省交控集團4個市和單位走上臺前,打起頭陣,交流經驗,傳授秘訣。
疾行在經濟發展和服務群眾的路上,這4家有啥過人之處?他們創新了什么新打法、探索了哪些新戰法?
滁州市:奮力走在前爭一流
勇奪“六連冠”、確保季季紅全年紅
季度“賽馬”場,滁州可謂是“常勝將軍”。二季度“賽馬”會上,滁州經濟運行再拔頭籌。去年以來,滁州已6個季度蟬聯第一。一時間,“滁州現象”引發廣泛關注,“滁州速度”的秘訣引人探尋。滁州市委書記許繼偉介紹,今年以來,滁州奮力打造“長三角的產業輻射腹地、高端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康養旅游目的地和吸引人才的集聚地”,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實。實體經濟是發展的關鍵支撐。滁州堅定不移招大引強,每月專題調度,逐季壓茬攻堅,每季觀摩評比,持續擴投資、穩增長,上半年新簽約億元項目282個,其中百億級5個、80億元3個。緊盯“新三樣”,拼搶新賽道。滁州持續延鏈補鏈強鏈,爭當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三城。上半年,多利汽車、峆一藥業兩家企業A股上市,光伏產業產值超600億、增長65%,全年將超千億。民有所呼,必有所應。滁州把民聲呼應辦理作為惠民利企的重要平臺、創優營商環境的有力抓手,建立“三當天、三親自、三督查”工作機制,市縣聯動閉環辦理。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旗幟型抓手,滁州全力育動能、增優勢,優化人才政策,加大創新投入,與楊浦、徐匯共建“科創+產業”伙伴園區,和科大、安大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研發平臺。上半年,滁州獲評省級產業人才團隊、人才項目數均居全省第一,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數均居全省前列。把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勢能,滁州借東風、搭快車,全力促融入、強合作,著力打造省際合作的典范、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典范。頂山—汊河、浦口—南譙兩個省際毗鄰區落戶億元項目63個;3個寧滁皖北省際合作園引進制造業項目22個。許繼偉表示,滁州將持續對標滬蘇浙,聚焦“六破六立”,著眼全年、干在當下,確保季季紅、全年紅,努力為全省多作貢獻。
宣城市:敢拼敢搶敢作為
跑出發展加速度,生態質量創新高
地處皖東南的宣城市,不僅山水秀美,區位優勢更為獨特,是全省唯一一個與江蘇、浙江接壤的城市。
對標江浙滬,爭當排頭兵。宣城響亮喊出“追趕江浙、爭先江淮”。宣城市委書記李中介紹,今年以來,宣城加快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跑出了經濟發展加速度,生態環境質量創歷史新高。過去的“地緣相近”,如今的“人緣相親”。宣城市把項目招商投資,視為經濟工作生命線,深度擁抱長三角,以滬蘇浙為主戰場,組建市“2+3+4”產業鏈推進組,做實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平臺招商。上半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協議投資額、新開工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04%、131.6%,簽約落地5個百億、5個50億元以上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業強則發展強。宣城大力實施工業強市計劃,奏響“奮進曲”,夯實“硬支撐”。7月19日,中國光伏半年會在宣城啟幕。與這場光伏行業的頂級盛會相襯照的,是宣城打造“中國異質結光伏之都”的雄心壯志。上半年,宣城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37戶,總數達2145戶、居全省第4位。1至6月,全市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是去年全年1.3倍。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宣城市深信,為企辦事就是為自己辦事,企業發展就是地方發展。為此,宣城建立每月政商懇談、“123”企業訴求處理反饋、周六要素保障會商等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今年以來,宣城上市后備企業由52家增至123家,新增A股上市企業1家,市本級新落地基金規模翻番。創新推出“引人才送住房”政策,今年已引進各類人才1.8萬人。品質生態,是高質量發展的本底和支撐。宣城市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利用,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長三角后花園、大廚房,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安徽省醫保局:讓居民有“醫”靠有“保”障
構建“六快”辦理機制,整改落實突出問題
醫保改革,一頭連著政,一頭連著民,社會關注,群眾期待。“對醫保有疑問?對醫保工作有想法?歡迎您來‘吐槽’!”5月12日,省醫保局官微發出推文,啟動“我向醫保吐吐槽”活動。如此謙遜誠懇改進工作的態度,立即引發眾多網友關注。開門納諫一個月,反響熱烈,收到群眾“吐槽”1315件,答復滿意率99.8%。醫保部門,是守護群眾健康利益的民生部門。如何才能更清楚及時地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提供更精準高效的醫療保障?
省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金維加認為,必須突出問題導向,深入開展調研,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抓好整改,著力做到“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讓人民群眾有更加實在的醫保獲得感。以讓群眾“呼”得順暢、醫保部門“應”得迅速為目標,省醫保局構建起民聲呼應“六快”工作機制,即快受理、快核查、快處置、快整改、快報告、快回訪,快速高效回應群眾訴求。剛性規定,讓暖心之舉落到實處。省醫保局要求,對民聲呼應事項即收即辦,2日內完成一線核查。短期能解決的,馬上就辦;對制度性系統性問題,明確整改目標和步驟,持續推進。對群眾訴求辦理情況,7日內對群眾進行回訪,確保應得快、應得認真、應得到位。就醫結算“一碼通辦”,異地就醫“自助備案”,三類慢性病待遇“免申即享”……今年5月以來,省醫保局先后推出兩批、14項醫保便民惠民新舉措,及時回應民生關切,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劍指參保群眾就醫負擔重、報銷不方便問題,全省醫保系統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比如,通過集采和規范口腔種植醫療服務項目及價格管理,單顆種植牙的平均費用從13000元降至7000元。
安徽省交控集團:勇當開路先鋒
量的增長更快,質的提升更優,社會貢獻更大
前幾日,安徽交控交出半年“成績單”,特點鮮明。
量的增長更快:資產、營收、利潤分別增長17%、44%和25%;質的提升更優:凈資產收益率和成本費用占營收比重好于往年,資產負債率控制在65%以內;社會貢獻更大:上繳稅費40億元,減免通行費21億元。一個個亮眼數字,彰顯著安徽交控勇當開路先鋒的使命擔當。交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項小龍認為,這些成績的取得,在于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全力拼經濟、奮力開新局,持續做大做強做優國有資本。對標其他省級交通企業,集團營收排名全國第六、凈利潤第四、凈資產收益率第一。安徽交控強化投資拉動,強力推進擴大有效投資專項行動,組建專班攻堅土地等要素制約,上半年完成投資320億元,占省屬企業總投資的29%。阜淮高速安徽段、無岳高速等計劃年內建成通車的項目,目前完成概算均超80%。強化資本撬動,發展增添動能。安徽交控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優質資產注入力度,兩家上市公司市值分別增長47%和30%。“交控系”基金群規模達187億元,累計投資61億元、項目70個,孵化上市公司10家。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交控集團圍繞工業化建造、智能化運營等加大科研攻關,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中科大先研院、交通運輸部路網中心等聯手打造我省首個智慧交通孵化器、共建智慧高速實驗室,寧蕪高速在全國率先打造智慧高速。利用高速公路沿線資源,安徽交控強化綠色聯動,發展新能源產業,布局光伏電站,累計裝機容量達44兆瓦。貫徹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署,累計建成服務區充電樁1160個、換電站19座,實現服務區充換電設施全覆蓋。
(黃永禮 班 慧)
(7月20日安徽日報微信公眾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