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7月5日9版)
日前,記者走進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明張村的集體林場,一排排麻櫟樹迎風挺立,在陽光下煥發出勃勃生機。
麻櫟是珍貴樹種,亦是南譙特色鄉土樹種,距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南譙區建區以來,通過頂層設計、創新驅動和高標準建設,人工林面積達到3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麻櫟人工林基地。前不久,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同意南譙區作為“中國麻櫟之鄉”品牌培育試點單位。
“去年底,我們成功將約70畝的松樹通過網上競價的方式出售,帶來近20萬元的村集體收益。如今我們謀劃將500畝松樹林改造成經濟效益更高的麻櫟樹。”明張村黨支部書記汪浩高興地說。通過低效林改造,在改善環境的同時,也有效地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每年村集體經濟將增收約30萬元。
據介紹,目前明張村已完成復墾工作,栽種優良麻櫟苗約3.5萬株,投入人工約200人次。“我們積極邀請各級農業技術人員深入林場開展技術指導培訓,高質量保障小林場低產林改造順利完成。”汪浩說。
今年以來,南譙區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在造林中注重質量和效益,選用麻櫟等鄉土樹種。該區堅持自主創新,將麻櫟育苗造林和炭用林培育上升為國家2個行業標準,助力林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堅持產業創新,積極開發珍貴木材、菊花炭、香菇、柞蠶、橡子食品、木醋液等8個相關產業,形成以昌春木炭為龍頭的麻櫟產業集群,擁有國家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7家,國家、省、市級現代林業示范區5處,全產業鏈經營模式走在全國前列。
滁州市南譙區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斷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將麻櫟與林禽、林菌、林苗等相結合,提升林地畝產值,助力林農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和林業現代化注入綠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