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報》(2023年6月29日2版)
“在春季旱情嚴重的情況下,我們茶葉基地春夏鮮茶采摘產量達1.83萬斤,除去成本,僅茶葉一項收入達到53萬元,能有這么好的產量和收益,真的很不容易。”近日,安徽省天長市金集鎮草廟山西南兩面山坡茶葉種植基地里,村民正忙著為茶樹施肥培土護根,種植基地負責人何祥琴介紹道,她承包的 560 畝茶園,茶葉采摘期每天需請50多名村民幫忙。
天長市林產業資源豐富。自推行林長制以來,該市配備458名林長,通過建立市、鎮、村三級林長責任體系,念好“林業生態”經,在綠色生態產業上精準發力,做活護綠、增綠、用綠文章,林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林產業效益穩步增長。
今年春夏以來,皖東地區持續少雨偏旱,林區防護面臨嚴峻考驗。該市第一時間推出林長、護林員、森林防火志愿者三重護林體系,實行市級林長包保鎮(街道)責任制,鎮、村兩級林長帶動護林員和森防志愿者進行“黨員干部包戶”,參與森林防火宣傳和巡防等。同時,全市設置 230 多個林地防火執勤卡口,建立起森林防滅火堅固防線。去年 9 月,天長市還投資 995.7 萬元采購“智慧護林+守土”服務,利用通信鐵塔布設、安裝360度無死角高清攝像機,建成185個“森林防火+耕地保護+礦場防盜采”視頻監控站點,覆蓋全市 95%以上林區、耕地及礦山區域,形成自然資源智能實時監管系統,重點對全市森林防火和涉礦違法行為進行 24 小時全天候實時監控。
“護綠有成效,我們因地制宜在造林上做足增綠文章。”天長市自然資源(林業)局副局長徐峰介紹,天長三級林長帶頭,在嚴格執行“制止耕地非農化”“限制非糧化”政策下,大力實施廢棄礦區修復、荒山荒坡造林、道路田埂河湖堤壩灘涂植綠,推動全民義務植樹。
“既要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也要科學挖掘金山銀山‘價值’,綠色林產業是我市群眾增收致富、鄉村振興的示范產業。”天長市自然資源(林業)局局長、市林長制辦公室主任王玉華介紹,該市針對林木生長周期長,經濟效益見效較慢的實際,堅持造林護林并重,賞林用林齊上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讓林農端牢“林產業飯碗”。天長成功培育了 85 個“一村一特色”種養產業村和一大批林下種養專業戶,建成 49 個省級以上美麗鄉村,在建省級美麗鄉村 4 個,同時發展了 15 個農旅文化村。在“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林長+示范項目”示范帶動引領下,該市還引進江蘇澤上、圣豐、雙峰、佳諾威等生態林產業龍頭企業 11 家,發展訂單林地土雞、土鴨以及林下套種糧油果蔬作物等林下種養產業,經營主體達 200多個,參與農戶 1630 多戶。在生態林產業經濟帶動下,2022 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25960元,增幅7.2%。
(李懷義 戴晛天 葉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