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貧困村,如今村集體經濟收入不僅突破百萬元,而且被安徽省司法廳、民政廳評為第九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說起脫貧后的“新名片”,來安縣施官鎮龍山村村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工作是全面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程。在滁州市人大常委會駐村工作隊的帶動下,龍山村積極探索“1+3+N”基層治理模式,通過黨建引領+三治融合+警民聯調、村民議事會、村頭巷尾“板凳會”、農家小院“故事會”等,激發群眾參與村莊治理熱情。
據統計,2021年6月以來,龍山村村委會共收集到旱廁改造、破舊道路維修、污水管網鋪設、路燈更換及維修等意見建議共86條,全部得到了有效解決。
龍山村村委會的墻面上貼著《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村務、財務公開制度》等10余項制度。“現在我們村里的大事由村民說了算,農民自己定的村規民約,自己要模范遵守。”龍山村村民袁根香說。
駐村工作隊還充分利用龍山村“鄉村振興館”、法律宣傳欄及村級圖書館等平臺,分批組織全村群眾以圖文并茂形式更加直觀形象地開展多期法律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村民法治宣傳教育效果。同時采取以案釋法、提問式、討論式到先進村觀摩式的培訓方法,力求讓村組黨員干部學懂弄通法律法規知識。
讓龍山村村民深有感觸的是:以前,心里有了不痛快都要去施官鎮,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咨詢和調解,伴隨著信息化設備的配備,工作人員從辦公室走到調解室,全程引導,熱心服務,一盞盞熱茶,一句句掏心窩子的話語,讓大家感到格外的溫暖。
“今后,我們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繼續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將多元解決糾紛作用發揮到最基層,讓法律服務觸角延伸到離群眾最近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全力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龍山村第一書記儲曉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