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報》(2023年4月11日2版)
“經過康復訓練,我現在能掙錢養活自己了,這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日前,在天長市新街鎮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點,殘疾人華素云滿懷信心地說道。
今年 24 歲的華素云是一名先天腦癱患者,喪失了雙下肢功能,生活不能自理。2021 年7月,她所在的新街鎮被列入“殘疾人康復之家”試點單位,鎮殘聯為她申報了有關助殘康復項目,經審查核實后,當年 8 月天長市殘聯就來到她家,幫她進行了一系列無障礙環境改造,并為其配發了居家康復訓練器具,還幫她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手續。如今,在康復護理人員、簽約家庭醫生精心指導耐心輔助下,堅強的華素云克服重重困難,雙上肢肌力明顯提升,雙下肢平衡能力也得到增強,已經能夠借助雙拐緩慢行走了。
從 2022 年 10 月開始,在天長市市鎮兩級殘聯的幫助下,華素云開始拄著雙拐走出家門,到村康復之家附近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點,開始毛絨玩具的手工制作勞動,一天能掙上四五十元錢。為方便她的康復訓練和日常勞動,康復之家還為她提供免費午餐。“在市、鎮殘聯組織的多方幫助下,我的生活不僅能夠初步自理,而且還能靠自己的雙手掙錢!”華素云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2021 年 7 月以來,我市積極開展殘疾人康復之家試點工作。在3家試點單位,將殘疾人康復服務、就業扶持、中醫理療、文化助殘等有機融合起來,先后投入經費 30 多萬元,購置康復評估、訓練、治療器材等 80 余件,配備專業康復服務人員 12 名,探索康復服務新模式。”天長市殘聯副理事長李金其介紹道。
試點工作開展近3年來,天長市3家試點康復之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康復服務。在新街鎮李坡村康復之家,以日間照料和輔助性就業為基礎,結合市里開展的 10 項暖民心實事之一的老年助餐服務行動,精心打造了殘疾人“康復+就業+就餐”新型康復服務模式;在冶山鎮福勝村康復之家,引導殘疾人在康復訓練之余,利用村文化活動室引導他們學習科技文化知識,探索“殘疾人康復+文化技能”服務樣板;在秦欄鎮中心衛生院康復之家,以“日間病床”的形式,開展“中醫理療+康復”特色服務,有效提升了殘疾人康復訓練效果。
如今,3 個康復之家已為 20 名有意愿的殘疾人進行科學評估,量身定制個性化的康復訓練規劃,其中有 3 人在親屬的輔助下實現居家就業,其余 17 名殘疾人功能障礙得到不同程度的減輕,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能力大大提升。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