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生活條件都好了,但是可不能盲目攀比,鋪張浪費更要不得。”日前,在南譙區施集鎮施集社區南山公園的景觀亭內,社區志愿者和正在亭子里休閑的村民拉起了家常,在歡聲笑語中潛移默化地宣傳了移風易俗、厲行節約等知識。
“景觀亭位于公園中央,占地不過6平方米,建設初衷是為街道居民提供休閑娛樂聚集場所。”施集鎮副鎮長徐遲介紹,公園內公廁、路燈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社區居民經常在亭子里閑話家常、健身娛樂,在亭子外休閑散步、唱歌跳舞。
隨著基層文明創建工作逐步推進,區、鎮著眼于提升轄區居民文明程度,營造和諧向上的社會風尚,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在農村社區落地生根,通過在公園、廣場等人員聚集場所開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持續開展文明創建、社會治理等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群眾自覺擯棄陳規陋習,讓移風易俗的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景觀亭也被確定為社區文明實踐點,賦予培育時代文明新風、倡導移風易俗的文明實踐新內涵。
在這里,經常可以看到志愿者手提宣傳袋在人群中穿梭。針對婚喪嫁娶講排場、比闊氣不良社會風氣,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大力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及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為實現垃圾資源再利用,在細微之處踐行環保行動,通過宣傳分類的意義,講解垃圾分類方法,引導居民分類處置自家垃圾……
“基層精神文明實踐工作重在宣傳、貴在堅持,需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徐遲說,該鎮類似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共有12個,下一步將進一步深挖實踐點作用,在持續開展宣傳引導的同時,廣泛開展群眾評議、大家說事等活動,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文明實踐和社會治理,逐步改掉生活陋習,實現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齊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