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新年伊始,室外寒風瑟瑟,明光市三界鎮碾城村,溫室大棚里,一壟壟韭菜翠綠欲滴、長勢喜人,多彩非洲菊競相綻放、令人陶醉,春的希望正從這里孕育。
這是位于三界鎮東南部的一個丘陵山區小村莊,14個村民組,28個自然村莊,常住人口800余人。“山區農村,以農為主。”村黨總支書記顧宏娟告訴記者,山多、林多、地少的現狀,讓碾城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多年以種植小麥、水稻、花生農作物為主,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塘壩水面等承包收入。”
“顏值”靚、“實力”強,方能宜業更宜居。
碾城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以黨建促村建、以村建助黨建,全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大力實施“五清一改”,拆除廢舊豬圈、雞舍,清理垃圾、硬化路面、新建公廁、安裝路燈、新增綠化……以金郢、王曹坊示范點為引領,按下“美顏鍵”,讓鄉村“煥新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只是基礎,發展產業才是關鍵。”顧宏娟說,美了家園,更得興起產業,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隨著“三資清理”工作的有效推進,村里集體經濟的收入有了不小的增長。在村里的支持下,作為碾城村唯一的“規上企業”明輝變壓器廠,也啟動了二期技改項目。村里還通過用好扶貧資金與扶貧項目,開展村企聯建,多方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不僅僅要讓村集體富起來,更需要通過產業的帶動,讓群眾跟著邁上增收致富路。”在顧宏娟看來,以農業為主的碾城,惟有在“土特產”上做大文章,才能最大程度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群眾要致富,產業是支柱。
定了就干。除了拓展傳統的花生種植,碾莊村還堅持村集體示范帶頭,種植起金絲皇菊、玫瑰、棗樹等,做起“花茶”文章。同時,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蔬菜、花卉等種植。“小特產”做成大產業,還要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我們注冊了自己的品牌,成立了碾城尹水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顧宏娟說,農村發展的根基在于產業發展,核心是解決群眾增收問題。“下一步,就是要讓村里的‘土特產’搭上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對接更大的市場。”
三界鎮鎮長楊磊表示,他們將立足品牌化帶動產業化、規模化帶動效益化的發展思路,延伸花茶、花生、花卉等“花”產業鏈條,擴大種植面積,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讓碾城“土特產”成為三界鎮特色產業的一張“金名片”,助力三界鎮鄉村振興。
“冬閑”人不閑,不負好時光,時下,顧宏娟和伙伴們正忙個不停,“變身”碾城村特色“土特產”經紀人。“前路雖長,尤可期待……”正如顧宏娟在微信朋友圈里寫的這段文字,相信新的一年,碾城村集體經濟收入必將在2022年突破50萬元基礎上再上新的臺階,鄉村振興之路也將走得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