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也是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召開三周年。中共二十大報告進一步發展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對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奮進新征程,人民政協怎樣擔負新使命,展現新形象,書寫新答卷?滁州在實踐中探索答案。
專為政協量身的“大督查”
今年6月7日到8日,全國政協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回頭看”調研組在滁州調研,充分肯定滁州工作,特別指出鄉鎮協商工作做得實。
6月24日,市委召開常委會會議,強調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是一項長期任務,并決定:成立鄉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組(正科),政協召集人擔任聯絡組組長;成立縣市區政協委員履職服務中心,從根本上解決“一人委”問題;適當增加縣市區政協委員規模。同時決定,開展加強和改進市縣政協工作專項“大督查”。
“大督查”督什么?市委把決定權交給了市政協,市政協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報告精神,以中央、省委關于加強和改進市縣政協工作的會議、文件精神和市委“兩個成立一個適當增加”決定為重要指引,廣泛聽取各縣(市、區)政協意見和需求,分類梳理政協工作短板弱項,形成了一份專為政協工作“定制”的督查提綱報市委,其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破解“兩個薄弱”、推進“兩商銜接”是重中之重。
“此次政協工作專項‘大督查’,是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市委示范,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滁州行動,也是向全國政協‘回頭看’調研組交出的落實答卷。我們要以此次市委“大督查”為契機,持續破解‘兩個薄弱’。”在動員協調會上,第一督查組組長、市政協主席汪建中提出要求。
“大督查”怎么督?規格高、陣容強、內容實、形式活,此次督查亮點紛呈。
規格高。市委把8個縣(市、區)分成4個組,每組高規格配置,市政協黨組書記、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統戰部長分別領銜,市政協黨組成員任副組長。
陣容強。督查組成員由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市委編辦、市效能辦、兩辦督查室的主要負責同志組成。“干這么多年督查工作,這樣的陣容比較少見。”政府督查室的同志坦言。
內容實。此次督查堅持全覆蓋、實打實,幾個部門的成員,在督查工作之前,在市政協參加了督查培訓,就文件精神如何要求、督什么內容,都深入學習了解。督查中,各部門負責專項內容的督查,確保不缺項、不漏項,全面、細致把加強和改進市縣政協工作的要求落實到每個環節。
形式活。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行動,并沒有提前告知各縣(市、區)督查路線和時間,也沒有設置好督查問題。隨機抽取2到3個鄉鎮看點,結合現場提問,也讓各縣(市、區)感到了壓力。
“你聯系的委員一年來報到幾次?社情民意都怎么收集?你作為鄉鎮黨委副書記和召集人,工作中最大的體會?有什么建議……”一連串的問題下來,召集人有沒有召集、委員有沒有在基層發揮作用、政協協商有沒有和基層治理銜接好,一清二楚。
“大督查不是為了挑基層政協的刺,我們要通過這樣的形式,把市委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的決心傳遞到每一級黨委、政府,讓全市都凝聚起推進政協工作的共識與合力,讓協商民主在基層得到充分發展。”第三督查組組長,市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萬瑞健說。
三年堅持一件事
事實上,這已經是滁州市委第三次對政協工作開展專項大督查。中央政協會議召開以來,滁州市委年年都把政協工作“大督查”列入年度工作,三年里,滁州市委換了屆,但推進政協工作的目標始終不變。
——2019年,滁州市率全省之先,在鄉鎮(街道)建立政協召集人制度,當年,全市103個鄉鎮配齊配強召集人,市政協跟進探索“委員進社區、常委在行動”活動,推動委員走向一線治理主戰場,“兩商銜接”拉開滁州序幕,市委開始將召集人和“委員進社區、常委在行動”列入年度改革要點。
——2020年6月,滁州市委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政協工作“大督查”,覆蓋到8個縣(市、區),延伸到鄉鎮(街道),下沉到社區。9月份,省委政協工作督查組來滁督查,充分肯定了滁州市委、市政府重視政協工作,落實“兩會四文”精神站位高、行動快;滁州政協系統破難題、重培養、聚合力,干出了新樣子。
——2021年4月,為進一步推進政協協商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滁州市委研究出臺了《關于打造“協商亭好”品牌 進一步推進全市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政協跟進構建了“231”工作格局,開啟了全市政協系統按品牌標準、品牌理念、品牌文化來推動專門協商機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實踐之路。10月份,市委重點就市政協“兩項改革”“兩個薄弱”和協商“亭”好品牌打造開展“大督查”。
——2022年,滁州市委繼續把政協工作專項督查列為工作要點。回溯三年“大督查”歷程,市委堅持緊抓加強和改進市縣政協工作的決心和力度清晰而堅定。
“這幾年,督查推動‘兩個薄弱’、推進兩項改革、打造協商品牌,都是市委在推著政協走,這些更加深了我們對‘人民政協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解。市縣政協要緊緊圍繞大局、服務中心,有擔當、有作為,才不辱使命、不負期待。”市政協主席汪建中在今年全省市縣政協主席培訓班上充滿感觸地說。
督查的效果正在裂變
近年來,在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市縣政協你追我趕、競相推動,連續三年“大督查”,催生出欣欣向榮的政協新樣子。
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主動參加政協重要協商、領銜督辦提案、批辦報告建議、社情民意;統戰部長兼政協黨組副書記,政協機關列為統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在全市范圍落實;鄉鎮(街道)黨委重視和支持政協工作納入班子考核;“一入四建”工作機制得到完善。
“兩個薄弱”有效破解。目前,全市政協系統均已配齊專委會、設立委員履職服務機構,每個縣(市、區)增加了事業編制3到7個,“一人委”問題有效解決。在基層,政協召集人從零起步,到鄉鎮(街道)全覆蓋;今年以來,全市已成立掛牌94個政協聯絡組,配備了81名組長,其中,正科(級)54名,他們將在基層的廣闊空間增強協商本領、發揮政協作用。
“兩商銜接”干出成效。市縣2000多名政協委員投入基層治理主戰場,常委組長、召集人帶著干,從一季一協商到月月有協商、場場都精彩,從進社區到進學校、進企業、進村組;從“天天有感”到信訪維穩、民生工程、穩企就業、鄉村振興,協商的主題更加豐富、辦的實事越發暖心,三年來共開展基層“微協商”1500多場,解決群眾急難愁盼1000多件。
協商“亭”好漸入人心。8個縣(市、區)積極推動協商“亭”好特色品牌打造,瑯琊、南譙“十個龍池”“十個龍蟠”多點開花;定遠建成協商主題公園拉近協商與市民距離;明光打造“滿意在明”、鳳陽打造“協商鳳進”……一批富有特色的議事廳、服務隊、工作室走到百姓身邊,深受群眾喜愛,協商“亭”好品牌形象在基層得到多元化拓展。
“黨委政府給了支持,市政協做了示范,下一步,我們縣政協要在政協聯絡組的機構建設、力量配備、能力培訓、制度保障方面加強、改進、完善,讓政協聯絡組這個基層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探索出更多協商民主的新實踐。”各縣(市、區)政協主席在大督查中紛紛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