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經濟蓬勃發展,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帶貨主播等新就業群體迅速激增。為做好該群體的服務管理,滁州市瑯琊區清流街道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整合資源,在商圈樓宇、主要街區建立紅色驛站、愛心驛站等,進一步提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幸福指數。
健全組織體系,凝聚“新”力量。今年上半年,街道非公黨建工作指導站依托非公黨建指導員、社區網格員等力量對轄區新就業群體開展“地毯式”走訪摸排,分類建立臺賬,做到行業主體清、從業人員清、黨員數量清等。4月底,鳳陽路社區黨委率先成立“餓了么”黨支部,迅速將黨員騎手團結起來,為社區基層黨建工作凝聚“新”力量。
開展黨員教育,煥發“新”生機。針對新就業群體黨員數量少、流動性大、工作時間不穩定等客觀實際,非公企業黨支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抓好黨員學習教育。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以來,非公黨建指導員走進紅色驛站、快遞站點,通過開展“微宣講”、座談會等形式在快遞小哥和外賣騎手中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組織開展無償獻血等志愿服務活動。
打造服務陣地,構建“新”平臺。先后建立17個紅色驛站、1個“紅騎士之家”,依托7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紅色服務圈”。服務陣地配置微波爐、充電器、無線網、茶水吧、讀書角等,并提供雨傘、口罩、急救藥箱等日常物資,讓新就業群體有了免費駐足歇腳的空間。同時設立意見建議簿,歡迎新就業群體對社區建設、基層治理提出意見建議,充當“參謀手”“智囊團”。
加強關心關愛,激發“新”動力。集體生日會、交通安全講座、急救知識培訓……非公黨建工作指導站結合實際,為新就業群體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服務,切實讓其感受到組織關懷。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兌換機制,發揮快遞小哥、外賣騎手走街串巷、上門入戶的優勢,激發他們參與到基層綜合治理中來,成為社區治理的“移動哨兵”。(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