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廣場上隨處可見打太極拳的中老年人;傍晚,清流河體育公園內的各類健身器材成了“香餑餑”,吸引各類人群前來鍛煉;晚上,體育場館內更是成了健身達人揮汗如雨的好去處。
體育大賽的舞臺上,滁州青少年體育健兒拉高標桿、奮勇拼搏,手球隊不僅創造了包攬省運會手球比賽6個組別冠軍的歷史輝煌,數十年來更是為省隊和國家隊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優秀運動員,多個全運會金牌、亞運會金牌凝聚了滁州人的辛勤和汗水。
定遠球類產業園內,籃球生產企業正在開足馬力搶抓生產,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
走進皖東大地,處處可見運動場地和健身人群,手球運動更是在校園內蔚然成風,體育產業正在全市各地多點開花,體育讓這座城市更有活力、更加精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這為我市體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無窮力量。我市正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緊抓承辦省十五運契機,奮力推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體育獲得感、滿意度。
群眾體育蓬勃發展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動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形成了一批具有滁州特色、皖東風格的全民健身品牌賽事,天長市“茉莉花體育節”、全椒縣“正月十六走太平”等多項活動被評選為“安徽省優秀體育文化品牌賽事”,且規模愈發壯大。
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穩步推進,截至2021年全市注冊社會體育指導員12360人,其中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3人,全市951個行政村中有792個行政村至少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占比83%,天長市、瑯琊區實現行政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全覆蓋。每年為8000余名群眾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并開具“運動處方”,實現對健身群眾身體健康的全面監測、分析、評估及干預。
體育健身設施不斷完善,滁州市級“五個一”、縣級“五個一”實現全覆蓋,鄉鎮“三個一”正在加快推進、預計2025年實現全覆蓋,城市社區“十五分鐘健身圈”基本完成。截至2021年底,全市體育場地數量13694個,面積896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較2011年翻了一番。
為推深做實省委部署的“快樂健身”行動,我市借力承辦省十五運的東風,進一步建好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將“快樂健身”行動與打造“十五分鐘健身圈”緊密結合,圍繞建設“舉步可就”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努力實現城市功能、體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間連點成線、互聯互通,基本形成“城鄉有統籌、健身有地方、運動有技能、活動有氛圍”的全民健身新格局。不斷優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聚焦群眾天天有感的全民健身實事,進一步加強對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的指導力度,做好公共體育場館尤其是省十五運場館開放工作,真正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
競技體育連上臺階
全面發展競技體育,堅持體教融合,逐步探索出“市有重點、縣有特色、市隊縣辦、市隊社會辦、市隊省里辦、市隊學校辦”的專業項目隊發展路徑,緊抓我市優勢運動項目、發展新增重點項目、補齊短板項目,奮力實現專業體育比賽項目全覆蓋和參賽成績大提升。
運動成績逐年提高,近20年來在省運會舞臺上一路奮進向前,從省十二運的金牌數全省第八,到省十三運的金牌數全省第七,到省十四運的金牌數全省第五,再到今年省十五運金牌位次有望實現新的更大突破,書寫了連續爭先進位的動人篇章,正向著“走在前列、爭創一流”的目標勇毅前行。
在發展項目隊的過程中,我市充分發揮手球項目拳頭優勢,積極為省隊、國家隊培養輸送優秀運動員,陳邦萍、孫來苗、劉曉妹、李瑤等一批滁州籍國手多次參加全運會、亞運會、奧運會,幾次奪得全運會、亞運會金牌,在奧運會比賽中也實現了較好的成績,為滁州、安徽乃至國家爭得了榮譽,為體育強省、體育強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了把優勢進一步放大,2016年,我市與國際手球聯合會、安徽省體育局、北京體育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手打造東方手球之都。幾年來,受此帶動,我市手球運動在中小學校園風靡開來,手球運動水平不斷提高,滁州體校手球隊多次在國內國際比賽中嶄露頭角,今年更是在省十五運手球項目比賽中一舉拿下男、女6個組別冠軍,樹立了無法超越的標桿。
同樣,我市體操、單排輪滑球、摔跤等項目多點開花,在家門口舉辦的省十五運上大獲豐收。過去的短板弱項,通過不懈努力,也均實現了新的突破。面對省十五運剩余的比賽項目,滁州體育健兒斗志昂揚,紛紛表示將在賽道上奮力拼搏、一展風采,為滁增光添彩。
體育產業初具規模
隨著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和體育強國建設的不斷加快,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如何在這種發展大勢下把握機遇,在巨大的市場中開疆拓土,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探索路上,我市密結合國家政策,瞄準市場需求,深挖自身潛力,深耕體育旅游、休閑娛樂、體育用品制造、體育用品銷售等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效:定遠球類產業園獲批“安徽省省級體育產業基地”;全椒縣大墅龍山國際露營基地獲批“安徽省省級體育旅游產業基地”;來安縣興茂旅游有限公司被授予“五星級汽車自駕運動營地”;南譙區、明光市、來安縣、全椒縣連續多年承辦“健康安徽”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分站賽;南譙區大柳“山地馬拉松越野賽”入選“安徽省體育品牌名錄庫”;2017年,南譙區章廣鎮“自行車運動小鎮”列入由省體育局與南譙區政府共建的體育特色小鎮;2021年11月,滁州市大墅龍山旅游度假區獲批“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
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體育產業相關企業400余家、個體戶300余個,年總產值近80億元。
體育創強扎實推進
近年來,在《滁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的引領和推動下,體育事業實現協同發展新格局,為我市創建安徽省體育強市增添了新動能,創建步伐不斷加快,多項工作受到省體育局、國家體育總局表彰。滁州市教育體育局等8家單位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6人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2018-2019年連續兩年被省體育局授予“創建體育強市達標先進單位”;2020年被授予體育強市工作考核優秀單位。
進入新的發展起點,我市信心滿懷、干勁十足,正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開展“快樂健身”行動,統籌做好各項體育工作,持續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水平,以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創造高品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