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2年8月31日8版)
實施“靶向”立法 推動執法創新
滁州用法治力量護航綠色發展
本報訊(記者 羅寶 通訊員 李濤)近年來,滁州市人大常委會充分利用執法檢查、聽取專項工作報告、調研視察、專題詢問等多種方式,以法治力量做好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監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滁州市聚焦青山、綠水、藍天、凈土的生態建設目標,實施“靶向”立法,構建全方位空間治理的法治格局,相繼出臺《滁州市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滁州市瑯琊山風景名勝區條例》《滁州市城市綠化條例》《滁州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開展《滁州市農村垃圾治理條例》立法調研,正在制定《滁州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
該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依法監督,連續6年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并提出意見交滁州市政府研究辦理,跟蹤督查大氣污染治理,連續出臺《關于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的決定》《關于加強建筑施工揚塵污染防治的決定》,并開展專題詢問。
今年,滁州市人大常委會專門聽取審議環境保護“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情況的報告,首次審議該市監委關于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專項監督工作報告。
此外,從2018年開始,連續開展空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方面的執法檢查,在檢查中創新舉措、方式、制度。其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和南京市人大常委會聯合組織兩地的部分全國、省和市人大代表,開展跨區域執法檢查活動;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對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6家企業固廢法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形成評估報告,以量化分析的方法為執法檢查提供了科學支撐和專業意見,提高了人大監督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權威性。
近年來,滁州市還邀請100多名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參加該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關于生態文明方面的執法檢查、專題調研和建議辦理等。其中,將《關于完善滁州市市區飲用水源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議案作為滁州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第1號議案進行重點督辦,該市財政每年將安排不少于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飲用水源保護;與南京市人大連續3年圍繞兩地群眾普遍關注的滁河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固廢污染防治等開展聯合視察、執法協同,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今年組織代表就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開展“回頭看”,有效推動城西水庫、沙河集水庫有關問題整改,屬地政府、職能部門等共同用力,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保護了滁城的“大水缸”。
今年上半年,城西水庫水質優于國考斷面III類考核標準。近年來,滁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在2021年省政府目標績效考核生態環境指標中7項滿分,多項環境質量指標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編后·
滁州市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以釘釘子的精神做到督一項、管一項,構建生態環境共建共治體系,凝聚監督合力,共同守護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