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干旱持續的時間太長,莊稼再不灌溉就要干死。不能等著‘靠天收’,咱們得行動起來抗旱自救。”近日,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太平集村黨總支書記黃超抹了把臉上的汗水,指著眼前的大塘告訴記者,這里地處江淮分水嶺易旱山區,原本清亮亮的水塘因干旱水位已下降到底部,部分地方已經露出了塘底。
“老百姓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年,眼看著收獲季節快到了,不能讓大家被干旱‘絆住了腳’。”黃超帶著村干部到田間地頭多次實地勘察后,迅速拿出了應對方案:疏通一條長達5公里的溝渠,把外水引到村民取水的地方。
說干就干,村“兩委”成員、黨員和部分村民,拿著鐵鍬、鎬頭等工具忙碌起來。雖然要挖的渠道不算特別長,但由于干旱,土地硬且雜草荊棘叢生,疏通起來尤其費事。“要挖的渠道不好施工,大型機械不能徹底解決,必須有人工配合。一路上都是長滿刺的雜草,特別扎人。”參與疏通水渠的村民潘升龍對記者說,抗旱保糧人人有責,村干部都帶頭了,大家都參與了進來,再苦再累也要克服。
截至目前,太平集村干部群眾已開挖18條水渠,先后購買20臺水泵,全力提水保灌溉。
連日來,滁州市采取“提、放、引、調”舉措,優先抽提河道水,節約使用水庫水,引調外水補內水,科學配置水源,全力抗旱保苗。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提外水約8.1億立方米,以“優水優用”為原則,細化大中型水庫供水方案,優先保證飲用水,對農業灌溉實施計劃用水、合理配水、節約用水。全市大中小型水庫及塘壩灌溉已放水8.9億立方米,還從長江引調江水約1.3億立方米,協調引淮河水入高塘湖,全力保障沿河、沿湖泵站開機搶提外水灌塘灌庫,增加內水儲備。
天長、來安、全椒等地相繼開展流動抗旱服務,動用抗旱機械設備131臺套。滁州市供電公司成立96支抗旱保糧“皖美共產黨員服務小分隊”,對全市農業生產線路和秧苗澆灌電力設備進行全面檢修維護,同時開辟農業用電“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群眾破解用電難題,保障秋糧生產用電。各地還實施水庫、河流聯合調度運行。(記者 羅寶 通訊員 李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