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新辦園模式、加大政策補給、制定發展規劃,切實解決“入園貴”“招生難”
“組合拳”護航托育服務健康發展
近年來,民辦托育機構在滁州市場悄然興起,帶來了全新的育兒理念,頗深家長歡迎。但不菲的入園費也讓家長感到壓力,托育園因此也面臨招生難題。面對這一新情況新問題,我市創新“公辦民營”合作辦園模式,出臺補貼政策,加快普惠性托育園及托幼一體化幼兒園建設,打出一套“組合拳”,破解“入園貴”“招生難”,推動托育服務健康發展。
圖為托育園老師正帶領孩子們開展通識教育。 王愛萍攝
托育服務受歡迎
“來,每個小朋友領一把水槍,像老師這樣把水槍灌滿水,然后我們一起玩打水仗的游戲。”傍晚時分,南譙區文昌花園社區托育服務中心運動場上,在托育老師的引導下,一群兩三歲的孩子你追我趕地打起水仗,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在瑯琊區豐樂社區托育服務中心的小菜園內,老師一邊帶著孩子們采摘豆莢,一邊教育引導:“看,你們種的豆子成熟了,這就是勞動換來的果實,孩子們今后要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哦!”
“有了托育園就是好,不僅幫我們雙職工家庭解決了帶娃難問題,而且專業的育兒服務對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也大有裨益。”談起托育園,滁城市民邵薇贊不絕口。邵薇說,送女兒進豐樂社區托育中心快一年時間了,孩子每天都很開心,能夠融入集體,也學會了分享,還懂得了承擔責任。
“園里營養豐富又美味的‘兩餐兩點’孩子最喜歡,每天吃得可帶勁了;課程內容也豐富多彩,尤其是戶外親自然活動寓教于樂,效果最好。”滁城市民高雅深有感觸地說,在文昌花園社區托育中心老師的陪伴和教導下,孩子更懂事了。
采訪中,滁城多家托育機構負責人表示,托育園的職責不僅是對孩子的日間照護,更重要的是根據0到3歲孩子的成長發育特點,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引導孩子建立秩序感、學會等待、懂得分享,激發孩子探索自然的愿望,幫助他們做好進入幼兒園的準備。
發展面臨新問題
“托育園雖好,但不菲的入園費讓我望而卻步。”幾天前,滁城一對夫婦走進一家托育園,她家兩個孩子都有入園需求,但每生每月1500多元的收費標準讓夫妻倆猶豫了。“兩個孩子每月就得3000多元,此外還要還房貸、贍養老人,負擔太重了,上不起。”考慮再三,夫妻倆無奈地放棄了。
記者走訪滁城托育市場了解到,有的托育園保育費加餐飲費每月收費超過2000元。“我家孩子上托育園一年了,總共花去了2萬多元,確實是筆不小的開支,要是價格能親民些就更受歡迎了。”采訪中,一位家長如是表示。
“我們也沒有辦法,收費標準由成本管控,不這樣收,就干不下去了。”采訪中,一家托育機構負責人分析,托育行業比較特殊,對師生比要求高,一個老師只能負責幾個孩子,而且生源不穩定,除了用人成本高以外,還有房租等其他開支,導致開園綜合成本大,保育費收費標準自然會高,因此將不少有需求的家長擋在了門外,這也是目前滁城市場上大多數托育園面臨招生難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豐樂社區托育園為例,該園2021年3月開園,設3個班共60個托位,可現在只招了30個孩子,空余一半托位。園長王燕說,收費標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宣傳氛圍不濃,不少人認為“托育機構就是單純意義上的帶小孩,那還不如自己帶放心”,發展過程中除自身努力提升辦園品質外,更需要政府的引導幫助。
組合拳護航發展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現有托育服務機構262家,其中社會力量舉辦的托育機構、開辦托班的托幼一體化幼兒園成為托育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對推進我市嬰幼兒照護服務事業發展、普及家庭科學養育知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科負責人賈勁武告訴記者,市政府2021年將嬰幼兒托育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同時全市各地也在積極探索,走出了托育園“公建民營”合作辦公新路徑,為托育園減輕了前期投資壓力。以滁城為例,目前采取“公建民營”合作辦公模式的托育園已有11家,其中10家已投入運營,1家正在建設中。
我市完善財政補貼政策,制定《滁州市普惠性民辦托育機構補助經費管理指導意見》,對普惠性托育服務補貼標準提高到不低于每生每月100元;對符合我市低收入人口認定及救助工作實施辦法規定的困難家庭,嬰幼兒入托的,按照不低于每生每月200元給予補助。
為響應國家政策,落實省相關部署要求,我市制定了安心托幼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到2025年,全市將新增托位數12100個,總托位數達到18400個,千人托位數達到4.6個。方案指出,2022—2025年,滁州市將普惠托育服務納入市級民生工程,基本實現全市城鄉社區托育機構全覆蓋。同時補齊小區托位,到2025年,老舊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按照千人口不少于8個托位標準補齊托育服務設施。此外,方案提出多渠道提供托育服務,特別指出支持園區基地、用人單位以單獨或聯合舉辦等方式,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
針對托育機構提出的宣傳氛圍不濃問題,市衛健委將聯合多家單位,今年下半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市級托育園示范創建活動,計劃評選出一批“市級園”,以創建促發展,同時借助活動廣泛宣傳托育服務。
市教體局教科院學前教育教研員龔定紅表示,隨著各方的重視,我市的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將逐步形成。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國家雖然出臺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托育機構管理規范》,但對0至3歲嬰幼兒的托育服務還沒有較為完善的專業標準,托育專業人才也較為緊缺。作為托育服務的主體,民辦托育園、幼兒園托班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潛心研究嬰幼兒成長規律,努力提升辦園品質和育人水平,以好品質贏得好口碑,推動托育服務健康發展。
“政府的系列舉措讓我們辦園者感到暖心,更增強了干好這份事業的信心和決心。”采訪中,南譙區文昌花園社區托育中心負責人崔巍高興地說,作為“公建民營”合作辦園、補貼政策的受益者,他們已經從起步階段的“招生難”困境中走出,將繼續苦練本領,不斷提升辦園品質,努力為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