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沿淮淮河以南旱情持續。記者近日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已就當前旱情形勢作了會商,省防辦專門下發通知,部署沿淮淮河以南地區增加抗旱水源,制定供水預案,保障安全有序供水和農作物正常生長用水需要。
據氣象部門統計,入汛以來,全省平均降雨量319毫米,比常年同期少四成。全省中型水庫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少兩成,小型水庫蓄水較差。
氣象部門預報,8月7日前淮河以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以中小型水庫為主要水源的地區供水趨于緊張,加之延伸期氣候預測8月6日至25日淮河以南降雨偏少兩成以上,防旱抗旱形勢不容樂觀。
天氣干旱,水源不足,農業受影響較大。連日來,我省駟馬山灌區持續晴熱高溫,肥東縣陳集鎮的一位種糧大戶表示,今年500畝旱秧已播種10多天,要不是灌區提水灌溉,莊稼就“渴死了”。
近日,位于駟馬山灌區最上游的肥東縣柏莊泵站通過抽引長江水的調水方式“補給”陳集鎮,滋養淮河流域的莊稼;位于灌區中游的全椒縣蘇姚泵站將江水送入趙店水庫優化水源配置;位于灌區最下游的來安縣水口站將江水送達灌區最邊沿新安鎮,駟馬山灌區實現到邊到沿,全流域、無死角、全覆蓋地灌溉供水。截至目前,灌區已累計抽引長江水約1.8億立方米。
類似駟馬山灌區這樣的跨流域調水例子不在少數。在防旱抗旱中,科學調度水源是重要措施。省防辦明確提出,沿淮淮河以南地區要增加抗旱水源。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規定上限蓄水位控制閘壩,河道、湖泊、水庫等盡可能多蓄水,有條件的地方通過閘站、架設臨時機泵引、提外水,增補內水;沿江、沿淮地區充分利用當前引水較好時機,加大引、提水力度,提高本地水源保有量。
不僅要保障莊稼“有水喝”,更要保障城鄉的工業、生活用水。據介紹,省防辦要求沿淮淮河以南地區制定好供水預案,統一、精準調度水源。對于明顯無法滿足供水需要的,要及早采取調水、開辟水源等抗旱措施,保障安全、有序供水。
“群眾飲水安全和糧食安全,這‘兩個安全’要始終保障。”省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始終把群眾飲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首位,優先保障生活供水,山丘地區出現農村群眾因旱飲水困難的,要采取水網互聯、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應急措施,確保群眾飲水需要;在農業抗旱中,要突出糧食安全,整修灌溉渠道,做好固定抗旱泵站和移動抗旱機械等抗旱物資準備,一旦出現農業旱情,加大對基層抗旱支持力度,加強技術指導,全力抗旱澆灌,最大限度地保障農作物正常生長用水需要。(記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