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可對南譙區龍蟠小學五年級學生陳翰來說,卻不得不面對父親離世的現實,一邊要刻苦學習,一邊得挑起家庭的重擔。他用自己的愛心、恒心和堅強的意志贏得了師生們的贊揚。
“我2011年出生,家里并不算富裕,但能和妹妹一起睡在媽媽的懷里,旁邊有爸爸的關愛,我很幸福。”陳翰說。但這樣的幸福卻只有五年。五歲那年,陳翰的父親被查出患有尿毒癥,正值壯年的他失去勞動能力,常年還需要醫院治療,一直到今年五月離世,全家的生活來源僅靠母親打工維持。彼時的小陳翰,就扛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
陳翰的一天比其他同齡的孩子要忙碌許多。放學帶妹妹回家后,陳翰先把米飯煮上,再將菜洗干凈,等待媽媽回來。有時媽媽回來太遲,就自己學著炒菜。炒菜被燙著就成了“家常便飯”?,F在,洗菜燒飯、洗衣拖地、照顧妹妹……對他來說已是駕熟就輕了,這些細碎繁瑣的事情拼湊起來便是他日復一日的生活。
家庭的變故沒有讓陳翰停下學習的腳步。在學習上,他勤奮刻苦,為了增加課外知識量,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會花上30分鐘去讀一些課外書籍。這樣的習慣,他一堅持就是好幾年。也正是因為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他學習成績優異,年年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干”。“特殊的家庭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學習,他的勤奮努力、積極樂觀也鼓舞了身邊的同學。”陳翰的班主任司飔說。
在同學們眼中,陳翰不僅成績優秀,而且樂于助人、健康陽光。“我每次遇到不會的題目,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我。”同學張曉宇說。他覺得為同學們服務是件快樂的事,作為班長的他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班里的臟活、累活,他總是搶著干。
“媽媽在外打工非常辛苦,作為家里的小男子漢,爸爸走了,照顧媽媽和妹妹都是我應該做的,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她們過得越來越好。”今年5月,陳翰被評為南譙區“新時代好少年”。面對這條艱辛的成長之路,這名12歲少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孝心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