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城市繁華,扎根山野之間;與蚊蟲為伍,枕冰雪而眠;以山為家,以林為伴。這是安徽省來安縣長山國有林場護林員黃國強最真實的工作寫照。
“我爺爺是護林員、父親是、我們兄弟幾個也都是,這也算是子承父業(yè)了吧。”1997年,年富力強的黃國強從父親手上接過護林的擔子,一晃二十多年的光陰匆匆飛逝,他也已從意氣風發(fā)到兩鬢斑白,他或許愧對家人,卻無愧于轄區(qū)內數(shù)萬畝的森林。
樹林在哪里,家就在哪里;險情在哪里,人就在哪里。黃國強一年到頭幾乎大半的時間都待在山林里,越是清明、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越是黃國強的工作強度最大的時期。每年這段時期,他便帶著一個大號手電、一件軍大衣、一壺熱水、一袋干糧開始全天候的巡林工作。有時一天要走近20公里的山路,再有個風雪天氣,被吹的“皮開肉綻”是常有的事。
為人慷慨、熱情好客是林場周邊居民對黃國強的評價。黃國強說,這既是性格使然,也是父輩的經(jīng)驗。幾十年的護林積累告訴他,護林說到底就是護人,“群眾路線”在護林工作上同樣適用——發(fā)生火情,要靠當?shù)鼐用駫咧恪㈣F鍬一起上才能將火情及時控制;盜伐樹木,要靠居民提供線索才能精準打擊。因此,黃國強不僅是林場的護林能人,也是當?shù)氐纳缃贿_人。
“我也想過走出山里,去體驗體驗城里的生活。但一想到這片從小看到大的林子,就有點舍不得。”黃國強略帶感慨地說到。
越平凡越偉大,黃國強祖孫三代創(chuàng)造了連續(xù)5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和重大涉林案件的奇跡。他們用一腔熱血滋潤森林里的每一棵樹木,保證森林樹木茁壯生長;將青春歲月奉獻在林場里,換得“只此青綠”的追求實現(xiàn)。